作者:韩扬眉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1 20:20:58
选择字号:
中国湖泊50年数据集发布:
数量面积均有增加 气候为主导因素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布了中国50年湖泊数据集,并揭示了中国6大区域湖泊变化特征与潜在驱动机制,共享了中国过去50多年来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变迁数据集。该数据集是目前首次基于历史地形图和超过3831景遥感卫星影像获得的长时间序列湖泊编目数据集,相较现有数据更新、更完整。
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敏感指标。然而,过去中国完整的长时间尺度湖泊数据比较缺乏,不同区域湖泊变化的驱动因素难以定量评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庆与合作者历时3年多,基于历史地形图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利用半自动水体提取算法,并经人工目视检查和修正,完成了中国1960-2015年间的湖泊(大于1平方公里)面积和数量变化特征。
中国50年湖泊数据集将中国湖泊划分为六大区域:东北地区、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平原和云贵高原。总体来看,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15年,中国湖泊总数量从2127个增加到2554个,增加了20%;面积从68537平方公里增加到74395平方公里,扩张了9%。
但湖泊空间变化不均匀,青藏高原、新疆和东北平原湖区面积均显著增长,内蒙湖区面积则显著减少。从数量上看,新增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新疆湖区,而消失的湖泊主要位于湿润的中国东部湖区。
“50年来中国湖泊的扩张,青藏高原贡献率最大,增加了5676平方公里,主要原因是降水和冰川融水的增多。”张国庆告诉《中国科学报》。
已有研究表明,降水量的增加是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扩张的主要原因(约70%)。
张国庆同时提醒,湖泊一味扩张并非好事,比如,2001年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扩张导致溃堤,使得其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等链式响应,对青藏铁路造成了威胁。
研究人员还从气候和人为因素方面量化了湖泊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在我国湖泊整体变化中占主导作用,人为因素在东部平原和云贵高原贡献较高(约35%)。
 “完整的湖泊数据有助于理解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未来湖泊变化模拟预测。目前,定量评估湖泊水量平衡驱动因素仍是研究难点,比如降水、冰冻圈贡献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究竟贡献多少,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张国庆说。
目前,过去50年中国湖泊数据(1960s,1970s,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可通过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免费获取,已被水利部门、湖泊水文研究学者等用作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区域内湖泊时空演化特征、生态资源与环境变化趋势,以及乡村调查等。
数据来源:https://data.tpdc.ac.cn/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