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29 8:54:26
选择字号:
扶贫金果如何突破价值瓶颈

 

 果农在为猕猴桃修剪枝叶

在北京的超市经常可以看到,新西兰进口的佳沛猕猴桃能卖到10元1个,而国产猕猴桃多数在2~3元1个。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

我国猕猴桃产量和面积全球第一,总产量240万吨左右,亩产800公斤。但新西兰猕猴桃种植面积比我国小,却依靠亩产2000公斤以上、价格是我国猕猴桃4倍以上,实现了很高的效益。“新西兰猕猴桃一亩地的效益超过我们15亩地的效益。所以,新西兰全国的猕猴桃生产效益超过我国的效益。”近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举行的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2019年年会上,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方金豹如是说。

扶贫金果

猕猴桃赏食兼用,每亩收入可达2万~5万元,是普通粮食作物数倍,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成为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产业良选,被誉为扶贫金果。

国家农业农村部水果种植业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中心负责人钟彩虹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猕猴桃产业扶贫效果很不错。因为猕猴桃的适生区非常广泛,陕西秦岭以南、广东南岭以北、甘肃天水以东的我国广大中、南部地区都适合猕猴桃生长。而这一区域又与我国重点贫困地区有大面积重叠。猕猴桃喜欢疏松透气土壤、冬暖夏凉的气候,这又与部分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吻合。再加上科技助力、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带动,猕猴桃产业扶贫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据统计,仅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全县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7万亩。如今,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规模达到14.67万亩,形成全域产业格局。猕猴桃不仅成为该县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还是全国红心猕猴桃主要产区之一。

“猕猴桃产业在我国滇桂黔石漠化区、乌蒙山片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以及大别山区等深度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金豹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西峡县、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与苍溪县、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与古蔺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和平县等分别开展了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作。

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等单位通过“政府+金融+科技+基地+农合”“贫困户+专合社+基地+公司”等模式建设产业扶贫基地,仅滇桂黔石漠化区发展猕猴桃60万亩。以贵州大学在大洪村(省级特别困难村)建成102亩猕猴桃扶贫基地为例,贫困农户人均务工收入超过56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人均年收入可达到8600元,95户低收入户274人完全脱贫。

钟彩虹强调,猕猴桃种植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这一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带动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猕猴桃产业中比较常见,加上大部分猕猴桃种植园都是新建的,所以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也给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研力量待集聚

“我们的第一个优势是品种,有很多品种跟新西兰的品种可以媲美,甚至超过它们;第二个优势是我们国家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全国有大约73个种和变种,150多个品种或品系,大量的优良品系,大面积的适生区有丰富的生态环境。”钟彩虹说。

但是,我国猕猴桃产业效益远不如新西兰的现实让她担忧。“我们的劣势也是栽培范围太广,自然条件各异,造成品种盲目推广各地、各地栽培技术机械照搬,给用户带来损失,没法落到实处。此外,科研力量分散,还没有联合起来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瓶颈。”

钟彩虹认为,当前应该减少各科研机构分散育种的科研力量,而把更多的研究工作投入到如何让不同的猕猴桃优质品种适应全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并探索适应当地的栽培技术,在猕猴桃优势产区加以推广应用。

方金豹介绍,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一个单位900多人,有500多人研究猕猴桃。我们国家研究猕猴桃的单位很多,约20多个,但全国所有猕猴桃科研人员加起来还没有新西兰一个科研单位的多。“产业发展需要一个面向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从育种到栽培再到植保,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都不能成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介绍,我国猕猴桃的商品性不理想,果个大小不均,与国外80%的出口果率相差甚远,而且稳定性、一致性、货架期等指标都落后于新西兰等国。在品种配置上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栽植的品种良莠不齐,如20世纪80年代兴起美味猕猴桃种植热,到20世纪90年代转入中华猕猴桃种植热。目前,又盛行种植红肉猕猴桃。

此外,我国猕猴桃苗木繁育技术体系落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贮藏、加工技术落后,与生产配套的贮藏保鲜设施少且落后,加工产品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缺少系统研究,防治技术薄弱。

产、学、研应高度结合

年会举办期间,第二届全国猕猴桃评鉴会同期举行。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齐秀娟告诉《中国科学报》,今年参评的样品共计205份,最终按各种类型决出金奖共计30项、最佳风味奖5项、最佳外观奖5项。“通过举办品鉴会评选金奖,让全国人民了解我们国家已经有非常好吃的猕猴桃品种,借此推动产业发展。”

在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下,多家单位联合制定国家标准《猕猴桃鲜果分等分级》、行业标准《猕猴桃品种鉴定标准SSR分子标记法》;目前正在联合制定2项绿色食品标准《云贵山地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操作规程》《高纬度地区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操作规程》、2项农业行业标准《猕猴桃溃疡病鉴定及防控技术规程》《猕猴桃良好农业规范》。

方金豹介绍,针对产业中溃疡病严重的问题,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首个项目示范点落户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通过重点选育抗溃疡病新品种,积极推广优良花粉、高位嫁接、避雨栽培、生物防控等新技术新设施,着力打造溃疡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此外,依托湖北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长江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将整合协调各方科技力量,建立以品种选育、全程规范化栽培、病虫害发病规律及防治、施肥系统方案为核心的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尽管已经取得了上述示范性成果,钟彩虹还是对全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给出了建议。她认为,未来的猕猴桃研究要创新特异遗传种质,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育种目标是抗病、抗逆境;高产、稳产;色、香、味俱全;贮藏时间长、食用窗口长;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在育种过程中,要注重雄性授粉品种的选育,选育适宜砧木,关注倍性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要提高建园标准;注重土壤改良和省力化施肥技术;发展保护地栽培,防止日烧、低温、风害、病虫害等;开展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栽培模式研究;发展符合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栽培技术体系。

钟彩虹认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应当形成产、学、研高度结合的研发模式。“一切科学问题源自产业,科研成果服务产业。”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产业发展最终靠政策支持、商业资本注入和企业管理、科研人员参与这三方的紧密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