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唯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14 17:31:29
选择字号:
辐照,福照?

 

辐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面对这种来源于核反应和同位素衰减产生的放射性元素,但凡它经手的产品安全性质疑似乎经久不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更是让其蒙上了一层阴影。

走进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两座工业型钴-60辐照装置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作业。在这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衰变时产生的γ射线可以“一招致命”地让细菌无处可藏。威力巨大的背后,究竟会不可避免地伤及无辜,还是只是人们身在“辐”中不知福呢?

辐照加工就像晒太阳

谈辐照,离不开辐射。

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包括我们人体,都在对外散发着能量,也就是我们笼统上说的辐射。

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只是晒晒太阳,也是一个被辐射的过程。

“就像在太阳下晒被子一样,食品和医疗器械也需要消消毒。”在解释何为辐照加工技术时,中国同辐辐照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哲向《中国科学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是让辐射能量作用于目标微生物,使其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和破坏,以达到杀菌的目标。

究竟是什么样的能量才能具有如此大的威力?杨哲介绍,目前工业辐照装置采用的射线源主要分两类,以钴-60、铯-137为代表的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和电子加速器辐射源,其中电子加速器辐射源多用于科学研究以及材料化学方面,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用于食品、医疗器械的杀菌等方面。

然而,由于铯-137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且具有放射毒性,并且考虑到防护成本,因此逐渐被钴-60所取代。

记者走进辐照加工现场,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操控钴源提取,随后一箱箱密封的产品被装进可见的长方体状的铝制箱子里,通过传送带运送至辐照室进行消毒灭菌。

“ 我们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上一个剂量片,未被辐照前它是黄色,辐照后会变为红色。”杨哲指着一个拇指大小的圆形薄片,彼时已呈现红色。他介绍,公司还会进行抽样检测,将产品在辐照前后分别拿到检测中心检测其细菌量的变化。

辐照食品安全无毒

为什么大众总是谈“辐”色变?说起辐照杀菌设备不受待见的原因也是十分委屈,它与“辐射”仅差一字,并且又是利用钴-60等放射性核素照射食品达到杀菌目的。因而,多数人理所当然地将辐射的危害迁移到辐照食品上。

“辐照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苏州大学副教授张同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接受辐照的产品不会直接与辐射源接触,只接受射线或电子束带来的能量,所以并不存在放射性物质残留问题。

他介绍,不仅辐照食品无毒无害,辐照产生的高能射线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核内的DNA,生成的活性粒子可以对细菌造成杀伤,进而有效地对这类食品进行灭菌处理,延长它们的保存期。

不过,对于食品来说,过量的辐照还是存在影响口感的可能性。所以产品在接受辐照前需要进行实验检测,确定其可接受辐照的剂量范围。国际上,一般把吸收剂量在10 kGy以下认为是安全剂量,在这个能量范围内的辐照不会对食品中的组成元素诱发放射性。

让辐照成为“福”照

作为长期与辐射密切接触的人群,公司人员的健康又该如何保证呢?这可能是辐照公司员工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面对记者的疑惑,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俊带领大家走向一个被厚厚混凝土包裹密封的屋子,那是公司的辐射室。“一般来说,辐射源在不工作时都会被放置在辐照室地下7米深的水井中,只有进行辐照时才被提出水面。所以人们和辐射源压根不会直接接触。”

顾俊介绍,一个辐照装置通常由六大系统构成,分别是升降源系统、水处理系统(冷却水)、传输系统、通风系统、剂量监控系统以及安全联锁系统。以上系统有机成为一体,当有任何故障或报警,第一时间源架会降至贮源井中,避免核泄漏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每名进入厂区的工作人员都得佩戴有监测辐射剂量的个人剂量计,有关机构每3个月会回收个人剂量计进行辐射剂量检测,并为工作人员配发新的剂量计。

除了日常进入辐照厂区需要佩戴检测仪之外,辐照厂工作人员还需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辐照加工在国内是一个有较大上升空间的产业,我们希望全员共同努力,让辐照这一技术真正成为社会的‘福’照。”顾俊表示,目前,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正与海内外众多品牌合作,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客户企业,致力将更优质的辐照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