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王之康 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1 9:16:36
选择字号:
“我的开学第一课”:半个世纪的变迁

 

最近一段时间,高校都沉浸在温暖、喜悦的氛围中。刚刚将第一批“00后”新生迎入高校的大门,紧接着,第34个教师节也如约而至。

新生入学,少不了的便是“开学第一课”,而每位老师在刚刚开始自己的从教生涯时,也会迎来自己的“开学第一课”。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特邀多位在不同年代开始自己从教生涯的老师,共同回忆他们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在这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回忆中,体味那份为师的喜悦与荣光,感受时代的传承与变迁。

“50~60后”:那时我们正年轻

 


 

●讲述人:马知恩(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从教时间:1954年

讲课与“朗诵”是两码事

1954年,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交通大学,成为了一名助教。

在那个年代,年轻的教师都是要从助教做起的。当时,我们每周有6节正式课程,由老教师讲授,我们也要随堂听课,熟悉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还会安排每周4节习题课,由助教辅导学生习题,我的教学生涯是从这里起步的。

1956年,根据国家的安排,交通大学的部分院系西迁至西安,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也是在这一年,我迎来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大课”。

直到今天我都清晰地记得,那堂课是在学校中二楼的3201大教室,由7个小班合成一个200多名学生的大班。为了讲好我的第一堂课,早在上课前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便和另一位年轻老师在备好课后,在大教室里相互“上课”,一个人讲,一个人听,并相互提意见,反复练习,直到对内容了然于胸。

然而即便如此,当我真正面对讲台下的学生时,内心依然十分紧张。好在课程进行得很顺利,当时就有学生和我说,我的课上得还是“比较好”的。

现在想来,当时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很有耐心的,无论是习题课的培养,还是给年轻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些都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然而现在,随着高校学生越来越多,课时量越来越大,老师们的精力已经不够用,加之对青年老师的科研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很少能给他们如此的发展环境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应该说,从教初期,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努力把自己的课程上好。如果一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很好,学生也很满意,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反之,就会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种“考试没考好”的感觉。然而那时候,对于怎么样才算是上好一门课,自己却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直到有一次,在我从教后不久的一堂课上,在讲授知识点时,我遗漏了一些内容。一位学生发现了这一点,并在课堂上当场指了出来。对于学生的“挑错”,我并没有慌张,反而拿出了更多精力完成剩余的课堂内容,话语流利、情绪高昂,甚至有种“朗诵”的感觉。总之,我的感觉很好。

然而在课下,却有同学有些不满意地问我:“是不是那个同学把您打扰一下之后,您就讲乱了?”

对于自我感受和学生感受的这种反差,我一开始很不理解,甚至有些奇怪。但后来我懂了,讲课和背讲稿不同,和朗诵也是两回事。教师讲课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节奏。此后,经过对教学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讲课要有一种能吸引学生的穿透力,讲课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过程。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一观念一直伴随着我的从教生涯,直到今天。

 


 

●讲述人:王国富(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从教时间:1964年

“第一课,我没有看到一位学生”

现在回想起我上第一节课的情景,可以用3个词语来形容——紧张、成功、喜悦。至于为什么这样说,还要从我的求学经历说起。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这样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不适合“吃张口饭”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要成为一名老师,反倒更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或科学家。然而当高考结束,我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来自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外语系英语专业,这让我颇有些意外和无奈。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来到学校报到。但当我看到我的那些大学同学的时候,忽然想到,既然别人能当老师,我为什么不能当呢?我对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当一名合格、称职、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此后的大学时间里,我认真向每一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努力打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1964年,我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

从高中接触英语开始,我学习英语的时间总共只有6年。今天,学习6年是无论如何也上不了讲台的,但这样的事在当时外语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却可以发生。然而,上讲台并不代表着一定能教好学生,这也是我在上第一节课时紧张的原因。

要说当时我紧张到何种程度,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看到过一个学生,因为我紧张得好像双眼一直都是盯着天花板。幸好,我的英语基本功很扎实,在紧张的情况下也不会出错;同时,我的备课十分认真,在上课之前,我几乎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了下来,英语课文也被我预先翻译成标准的中文,反复练习。不仅如此,我还在教案的最后加了三个问题,以防万一课授完时还没有下课,造成“冷场”。

最终,这样的准备也起到了效果,当我们刚刚讨论完第二个问题时,下课铃响了,我随即宣布下课,同学们都很惊奇,感觉这位王老师的时间把握得真好。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在背后做了多少准备。

课后,我征求了在后排听课的指导老师的意见,他对我赞不绝口,而且在他的听课记录上给我打了一个“优”。在那一刻,我终于心中有数——自己虽然不善言辞,但依然可以当一名老师,还可以当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必须承认,在那个“不学ABC,一样干革命”的年代,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是不感兴趣的,英语老师的授课难度也比较大,但这更激励我要努力充实知识,教好学生。至今,我都记得当时的老校长和我说过的一句话“要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永远会记得这句话,也希望在英语几乎成为社会“第二语言”的今天,我们的年轻老师也要牢记这句话,充实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80~90后”: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

 


 

●讲述人:周志强(南开大学教授)

●从教时间: 1991年

掌声伴随我从教的每堂课

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也许只是上帝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我却信以为真了。

因为我最初报考师范学院时,并不清楚是要做老师的,但后来在读书时,很多老师都说我口才好,将来如果教书,一定会特别受学生欢迎。从高中起,我就对目前所从事的文学理论非常感兴趣,当时还特地买了大学的文学理论书来读。后来真正成为一名文学系的老师,也算是依兴趣而为吧。

这些年来我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教师这个职业,比如有报业集团希望我去做副总编辑,也有公司高薪聘请我去做文化产业,但我都放弃了,因为做老师对我来说非常愉快,有价值、尊严感。

从教之初,我只希望能在武侠小说研究领域全省知名,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又攻读了硕士、博士,希望能在文艺理论这个领域成为全国比较优秀的学者。

在近30年时间里,我的想法改变了很多,但一直都希望能尽己所能为社会留下良心、公平与善良。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不仅仅局限于读书、教书、写书,还能够在学术上、思想上有所突破,留下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教课,可以说是我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

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我当时非常紧张,板书时写错了序列号,讲课时忘记了之前都准备了哪些材料。不过,那堂课也有成功的地方,就是我发挥了自己幽默的特长。所以,学生最后竟然给了我掌声。

而且让我特别感动和骄傲的是,从第一堂课有掌声起,直到上个学期教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近30年来,我的每节课都有掌声。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并没有感觉到从学生到老师有什么适应期。如果一定要说有适应期的话,就是评职称了。直到评职称时我才知道,原来除了教好课,还要跟同事、领导搞好关系、赢得认可,要发一些比较硬气的论文,这曾让我产生了一些心理落差。今天,我虽然不用再为此烦恼,但仍然会遇到问题,比如需要有意地参加一些学术会议。

而要说起这些年来带过的不同时代的学生,我最大的感触是,从教之初的那代人,更多地认为做学问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而今天很多学生却觉得,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时,大家思考、讨论的多是与祖国未来、人生规划、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相关。现在,学生们相对来说考虑理想主义、价值感的东西越来越少。可以说,如今跟年轻人谈未来,他们老气横秋,像个老年人;谈利益,他们精明老练,像个中年人;谈艺术,他们装疯扮嫩,像个少年人。

当然,现在的一代人也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比如房价很高,理想主义就会很低,这也是无法过多苛责的。

 


 

●讲述人:李春玲(燕山大学教授)

●从教时间:1998年

做老师是一件光荣且幸福的事

我是在1998年留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

之所以会走上教师岗位,是因为它是我儿时的梦想。20年的从教经历证明,我当初的选择多么正确。我每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求知的眼神,并且把他们由不知道带到知道,甚至比我更知道的时候,心里就特别满足,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

我是工科出身,不过教师生涯却是从讲《会计学原理》开始的。第一次上课时可以说是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终于实现了站上讲台的夙愿,紧张的是我并不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够让学生们满意。虽然之前已经用了大约半年时间自学所有会计课程,还去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了一学期。其间,我还主动听了很多老师讲课,仔细琢磨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我认真备课,在老教师面前试讲并请他们提意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讲课还算成功。而且,我也很快就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身份的转变。

任教20年来,我接触了不同年代的学生,从“70后”、“80后”、“90后”,直到现在的主力军“00后”的小萌新。其实,每一届学生在认知上、价值观上差别都不大,但如果把时间跨度扩大到10年甚至20年,却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此,如何处理好与不同年代大学生的关系,也成为我的一项“必修课”。

通常,我会努力与学生保持相近的话语体系,了解他们崇尚的明星、看他们热追的电视剧等,这些让我与学生更加贴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是自己要主动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

在教学上,我认为,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外,还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因为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很有帮助。同时,我也深深意识到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的道理,时时以师德教风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内外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努力把学生们培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知高能、积极向上的人。

我始终觉得,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只是师生关系,更应是朋友关系。多年来,学生们都喜欢私下里叫我“春玲姐姐”,对于这一称谓,我感到很受用,因为这消除了我跟学生间的距离感。

从教20年,这其中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学生认可。每次去上课,都能看到学生们期待和信任的眼神;每逢教师节,都能收到毕业多年的学生们发来的暖心的问候短信……如此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光荣与幸福。

从教之初,我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喜欢的老师。时至今日,我觉得自己做到了,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一个光荣、幸福而且自己深爱的职业。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做老师。

“00后”:

当新世纪来敲门

 

●讲述人:柴玥(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新闻与传播学系副主任)

●从教时间:2006年

成为一名教师不需要理由

2006年毕业后的炎夏,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对于我来说,这不是一件需要思考太多的事情,当一名老师也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喜欢和充满朝气的学生们在一起,这让我自己的心态也保持着年轻和活力。

成为新人教师的我,当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目标或者理想。我只是从心底期望,自己能够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一些东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希望能够陪伴他们度过大学时光,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前程。

完全由我自己独立上的第一节课,是新闻编辑的课程。从教的第一课紧张是难以避免的,实际上,即便到了现在,在每个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那熟悉的紧张感还是会存在。

还记得第一课到来的那一天,因为害怕找不到教室或者准备不周全,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教室。我能感到自己讲课时因紧张而变得很快的语速,还有准备了太多没有讲完的内容。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构建起来的,在讨论中新的思路会不断产生,这也是上课的乐趣所在,随后我便调整了节奏和思路,顺利完成让我紧张又兴奋的第一课。

实验课一直是我印象最深的课程,学生们各种观点的碰撞让我体会到何为教学相长。一整堂实验课下来,从器材的准备到上课的讨论,再到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指导,全程参与其中,让我感受到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积累,完成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思想活跃的学生们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我还记得学生们自制的广播剧,精彩的剧本、不同配音描绘出的丰满生动的角色;制作的报纸版面,富有创意的头版设计展现出年轻人的审美取向,这些让我不再只从提建议或者评判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而是去欣赏、去了解,甚至去学习。

我理想中师生的关系就是像朋友一样,互相学习、理解。也许教师在知识水平上比学生要高,但课堂上的知识学生能够吸纳多少、是否在观点上产生转变,还需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这样才能得到信任,他们才会把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拿出来和你交流,教师才更容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当然教职生涯不会一帆风顺,也会有困惑和无力的时候。比如知识更新换代,当自己不能够给出学生想要的答案时,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但这同样会激励我不断地给自身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给予他们想要的知识,帮他们答疑解惑。

当我每一次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当他们向我寻求建议时,我都会感到自己身为一名教师存在的意义,是他们让教师这个职业被需要且充满价值,让我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十多年。今后我依然会站在三尺讲台上,同学生们一起释放青春和激情。

 


 

●讲述人:朱佳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从教时间:2017年

教师是我职业生涯的最终归宿

2017年的7月,我从一个校园步入另一个校园,身份也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大学教师。

回想成为教师后的第一课,仿佛就在昨天。入职后的第一学期,系里安排我担任两门课程的主讲工作。接到任务时尚在暑期,彼时的我并未意识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一个暑假备完半门课的现实给我上了成为教师的第一课——当好一名教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

新学期还是如期到来。第一课,教室里坐的是大三的学生,要讲的是自己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中文专业课。紧张与不安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助教、助研经历让我更加从容、有底气。

然而,心态终究不似从前坐在讲台下时那般平静。教室坐着的是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学生。一双双充满期待、好奇的眼睛在时刻提醒着我,学生时代已经过去,自己现在是一名教师。我不想让他们的期待落空,不想让他们失望。我遇到了很多新手教师都会遇到的状况——因为太过在意,准备了太多的知识内容,一堂课根本讲不完。

从学生到教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身体和大脑的第一反应是“累”。过去作为学生是单方面地获取知识,是一个较为被动的角色。如今的课堂,我们希望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整体布局和构思等任务压在了教师身上。自己成为教师后,才更加明白学生时代遇到那些认真负责的教师是多么值得珍惜。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这个岗位需要不断地督促自己学习、思考、提升。通过教学,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得到延续和传播,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而在给予学生一些东西的同时,他们也同样给予我很多帮助。学生的单纯、真诚和热情,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还记得临近期末考试周,我参加了一个讲课比赛。巨大的工作量让我不堪重负,作为一名新老师,课程最终讲授的效果会怎样?我心中难以勾画出来,需要学生帮助试听,提供一些建议。因为考试周将至,我向学生求助时很是踌躇,但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对此并未有一丝的犹豫,在周六日放下手头复习的功课,陪着我准备、修改课程。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只要你愿意接近他们,平等地同他们交流,他们随时准备敞开友善的大门,用热情迎接你。

对于我来说,从教生涯才刚刚开始。我的目标是成为像自己导师一样的好教师,能够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多年后,学生们不一定还能忆起大学时代究竟学了哪些知识,但如果能够记得在某堂课上我说过的某一句触动了他们的话,这就是一件很让我欣慰的事情了。(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陈彬、王之康,见习记者许悦采访整理   潘杰制版)

《中国科学报》 (2018-09-11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