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芳言 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4 12:10:20
选择字号:
气象为牧有妙招

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基准辐射观测系统。任芳言摄

■本报见习记者 任芳言 记者 潘希

北京正北方向600多公里,锡林郭勒大草原。

这里有离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上,牛羊是最常见的牲畜。

锡林郭勒盟是牧业大盟,对牧民来说,草原一年四季的牧事活动各不相同,气象预报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的“时间表”是怎么来的?答案得问草原上的气象工作者。

锡林郭勒阿巴嘎旗气象局工作人员苏楞高娃告诉记者,在当地,家家户户都有300头以上的羊,是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及时告知牧民气候变化、给出科学建议非常必要。

以一年四季的牧事活动为例:春天是接羔保育期,刚出生的羊羔若遇上过低气温,就有伤亡风险;夏季为羊抓绒剪毛,若昼夜温差大且多雨,羊就容易生病着凉;秋天打草备料时,如果气候过于干旱,牧草质量将直接影响牲畜过冬。

锡盟草原面积大、牧民居住分散,极端天气可直接引发经济损失。

牧民“靠天吃饭”不易,气象服务如何助其减轻负担?在阿巴嘎旗,当地正在试验一种名为“牛羊天气指数”的保险模式。

阿巴嘎旗气象局局长鲁双宁表示:“草原上常见的黑灾白灾,就是旱灾和雪灾。原来牧民受灾情况如何,没人能说清楚。现在对积雪程度、土壤蒸降差等指标进行观测,保险赔付就有了科学根据。”

“科学观测的东西做完,得让人看懂。”鲁双宁说,“遥感植被覆盖观测我们已经做了6年,哪一年降水足,哪一年降水少,遥感图一看就知道。牧民都能看懂,谁也糊弄不了。”

据统计,2016年全旗共有1068户牧民参保,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共获得赔付795万元。

在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矗立着一座百米高的三角棱柱铁塔,不同高度处装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除了温度、湿度、风速、风量等常规指标外,这些传感器还能测量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和土壤热流密度。

“这里的畜牧业生产主要靠天然草场。”观象台气象分析师师桂花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草的生长周期决定什么时候能放羊吃草,草的产量决定牧户能留存多少草料过冬。”

因此,研究气象变化如何影响牧草生长,就能为牧事活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以往观点认为,围封天然草场的时间越长,保护草原生态的效果越好。但观象台的工作人员曾用一项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台长王英舜表示,长期禁牧以求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办法不可取。“随着时间增长,物种多样性和草的生长速度都会先上升后下降,及时停止休牧、适当放牧反而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在观象台的建议下,锡林浩特地区先前为期60天的禁牧期缩短至40天,降低牧民饲养成本的同时,草场的生态保护也得到兼顾。

精准到位的气象服务,绝非仅靠单一气象台站就能完成。

“我们的气象监测,天、地、空三个维度都要覆盖到。”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青格勒图语气中透着自豪。

由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气象观测站和天气雷达组成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可谓当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监测网中的系统各有分工:草原森林防火、植被覆盖、雪灾沙暴的观测,都要依靠卫星遥感系统;地面气象站负责监控风、温、湿;而有了天气雷达,就能在天地之间,对云层进行“切片式”扫描,实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

“从前我们地面监测站的数量只有几十个,自动站监测到这个地方下雨,那个地方却不一定下雨。现在监测站的数量已经达到481个,全盟平均每20公里就有一个监测站,预报预测的能力势必会提高。”青格勒图说。

回忆起2017年的旱灾,锡林郭勒盟巴彦图嘎苏木的牧民孟克感触颇深:“以前遇上旱灾,我们就按传统经验让牲畜出栏。但羊刚开始发育,价格肯定不好。去年夏天旱灾时,要没有气象部门的预报,我们可能也出栏了。”

孟克表示:“身为牧民,以前放羊是靠传统经验,现在一打开手机就知道天气,很欣慰。”

《中国科学报》 (2018-09-0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