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8/6 12:29:45
选择字号:
像星星一样发光 像胡杨一样成长
华东师大组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回乡支教

 

姣勒杜斯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一名大二学生,这个暑假,这位哈萨克族姑娘和7名新疆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回到家乡,在新疆哈密市马场村支教点做起了“小老师”,为当地的孩子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学习体验。

姣勒杜斯所在的教育学部共有61名新疆少数民族同学,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占78.69%。不少同学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发展支持不足的困境,部分同学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更加精准、科学、多样的发展支持。学校、学部资助工作负责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座谈,感受到了新疆籍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对提升学习能力、增加学习机会、拓展学习平台、改善学习状态的渴望,以及面临学业压力与未来发展时的困惑与迷茫。学生资助工作不能止步于经济资助,应将扶贫、扶智、扶智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感、成就感,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全面、充分、持续发展。

为推进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充分发挥学生资助作为教育“奋进之笔”重要内容的作用,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助力扬帆”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了能力素质培训的平台,在信心、沟通、能力、合作、职业、公益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支持计划,让每一位师大学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在“助力扬帆”项目的支持下,教育学部开展了“助力家乡教育,扬帆成长之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回乡支教活动。在做好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资助育人导向,让新疆籍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家乡教育发展现状,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培养学生为家乡、为国家教育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根本性、内生性地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动力。

在得知支教团队成立的消息后,姣勒杜斯第一时间报了名,带着对实践锻炼的期盼,和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热情,姣勒杜斯和志愿者们踏上了支教之旅。

为使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充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教育学部邀请专家与优秀研究生对支教课程编制、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等进行指导,同时帮助志愿者夯实专业基础,明确学习目标。在专家指导下,支教团队聚焦新疆小学阶段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阅读素养,开设文学、科学、自然3门趣味课程,并开设演讲、朗诵、合唱、书法等兴趣班,综合提升孩子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亲自体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中理解学生、把握课堂、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姣勒杜斯选取了孩子们喜爱的《福尔摩斯探案》、《舒克和贝塔》等阅读材料,让孩子们在饶有兴味的阅读中爱上国家通用语言学习。

支教志愿者还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解了家乡教育发展现状。志愿者走进当地小学听课,了解当地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志愿者走进村民家中,对儿童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孩子们在家中使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情况。志愿者编制了问卷,向全体支教对象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70余份,较为详细地了解了新疆哈密马场村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等。

通过支教活动,志愿者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和提升,在教育服务实践中发现了自己应该学什么,学成了什么样,还要怎么学。志愿者们走出书斋,走进真实的教育现场,解决真实的教育问题,这使得他们眼界更加开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奉献教育、奉献家乡所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意义感,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家乡教育事业的教育理想。同时,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和切身体会,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姣勒杜斯是“星星”的意思,她也正在学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名字的含义:即便渺小,也要用力发光。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们,通过学生资助工作,为经济困难学生们点亮了一片星空。回乡支教的志愿者就也如一棵棵胡杨,即使身处沙漠,也要吸收一切水分和阳光努力生长,正如姣勒杜斯所说:“我们要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像胡杨一样,在沙漠中奉献出一片绿色,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