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芳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26 10:42:16
选择字号:
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研讨班
专家表示科技史学科建设关键“缺人”

 

本报讯(见习记者任芳言) “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学的本质。如果我们太过关注医学中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那么对医学的认知就会局限在科技层面。”在7月22日结束的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研讨班上,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何仲表达了对当前学科建设过程中人文内涵不足的担忧。

何仲表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如果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只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成不了大家。梳理技术及机构史,注重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尤为重要。“科学和人文科学就像两个车轮,如果两个轮子运转速度不匹配,我们就会原地打转。”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看来,梳理过往科技发展历程,研究科技体制与创新的关系,对理解学科发展乃至改革开放都大有裨益。但如何在继承学术积累和传统的基础上,培养青年人才、发展方法论,这些与发挥好科技史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息息相关。

谈及当前科技史学科建设的首要困难,多位专家均指向人才问题。科技史作为理学和史学的交叉,所需人才也势必要走交叉型路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石云里表示,科技史学科发展应将文献、田野和实验三者相结合,“不同研究指向对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也有特殊要求,要充分发挥科技史文理兼通的优势”。

缺乏有效平台提升沟通效率,也是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何仲以协和医院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例说,“协和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档案记录了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但由于馆藏地分散等原因,档案的利用率并不高。我们设想能在学校层面形成一个医学教学人文研究中心,不仅是对档案,对整个学校的资源都能起到统筹作用”。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谈到国内专业科技史期刊数量少、大学学报及其他刊物留给科技史论文的版面有限、国际交流程度不够等问题。

“(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家都在反思人文历史、机构发展对学科成长的作用。”何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开端和机会。”

张柏春表示,“以服务社会换得学科发展空间”,是当前科技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比起前辈开辟草莱的艰辛,环境还是好了很多”。

《中国科学报》 (2018-07-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