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26 11:43:42
选择字号:
“玩命的大学”会否对应“快乐的中学”

 

■温才妃

最近一周的高教新闻,被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反思教育选拔失误的观点刷屏。也让人们借此事件,对高考选拔人才背后的逻辑有了新的认识。尔后几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要改变,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必须承认,如今教育上的焦虑感,已经重心前移至中小学。由于使劲过度,真正到了跨入象牙塔那一步,学生、家长已经精疲力竭。那么,将大学改为“严进严出”,中学就不再玩命了吗?

逻辑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近年来,为了在自主招生中更有优势,有些中学生家长在忙着帮子女发论文。高中的大学先修课越开越多,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有那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希望弥补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短板。原本在大学才应该做的事,被前移至中学且越来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值得人们反思了。

事实上,入口把得太严,容易将压力前移。江苏是众人皆知的教育大省,为了追求较高的高考升学率,用分数将学生按中职、普高分流,使得参加高考的“分母”变小,看似升学率高,事实上导致的却是“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在江苏的录取人数被压缩。难上名校使得中学、家长更加强调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虽然分数高但科学素养不足。因此,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改革入口。考试选拔本是一件复杂的事,学生和家长无从了解如何按教育规律办事,指挥棒如何规定,他们通常知道如何使力。

重视过程能否稀释重视入口的焦虑感?笔者并不乐观。就算大学抓得严,也并不意味着高中教师、学生敢于对高考放松警惕。事实上,在国内一部分重视育人的高校,据他们的学生反映,大学比高中还辛苦,但没有谁的中学生活不“玩命”般的努力。

实际上,重视过程当与重视出口对接。焦点落在出口,也许更加明朗。从根本来说,学生、家长的焦虑还是在于如何高质量就业。如今国内大学的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不满意等问题。提倡玩命的大学、精彩的人生,也许对学生而言是更好的鼓励。

《中国科学报》 (2018-06-2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