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26 11:43:42
选择字号:
校企专家共议眼中的“未来大学”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和家长们也都开始寻找合适的院校和专业。除了传统热门专业外,很多面对未来发展的新兴专业也很抢手。

日前,西交利物浦大学就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场“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育论坛。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与数百位关心教育的高中生家长、西浦校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席酉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在未来,面对世界人工智能的冲击,人类的生存策略、人才观念、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让其能够创造性地、有智慧地进行某种创造,从而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情,这是未来教育的最关键内容。

除此之外,大学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应该着力培养能够在智能时代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人才、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世界公民。以西浦大学为例,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探索主要涵盖了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的创建;未来新型大学概念和校园的示范;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创新社区的营造。

宋怀明

中科曙光大数据及创新事业部总工程师

人工智能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新概念,这几年它的发展速度大有加速的趋势,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岗位,也给很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我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会被其替代,但是有一种人的工作不会被替代,那就是创造人工智能或者是融入人工智能的人。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当中,更多地用融合式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把新的技术和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结合在一起。用人工智能时代下新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自身未来的学习。

陈肖纯

硅谷孵化器Plug and Play中国联合创始人

无论今后是人为机器人服务,还是机器人为人类服务。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育模式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打个比方,目前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是群制,100个人在一间教室里学习。而在未来可能就是个性化的学习,100个人学100门功课。过去是先学知识,后来有能力,今后是必须先有能力,用能力匹配将来学的知识。

所以我认为,对学生和高校来讲,要有前瞻性。学习也要跨学科,线上线下多元化,这都是未来新的学习要求。未来不是未来,未来已经在今天了,因为人工智能已经到来了,我们应该创造未来。

樊登

“樊登读书会”发起人

大学应该怎么上?这是很多学生思考的话题。在我看来,未来的某一天,如果机器全面替代人类,成百上千的工作会消失,而且剩下的工作只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土壤和生态,让学生培养起一种终身成长的思维习惯。人的成长路径是一个复杂体系,在这个复杂体系之下,教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创造环境和土壤,营造一个生态,让学生自己成长。所以要想能够在未来的社会过得更好,你需要尽快地成为那些掌控人工智能的人,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人,这就要来自于我们的成长型心态和不断努力。

《中国科学报》 (2018-06-2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