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常山 梁坤垚 梁博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5 9:17:42
选择字号:
姚建涛:人才培养就是创新思维培养

姚建涛(右一)在与学生讨论问题。 

■本报通讯员 蔡常山 梁坤垚 梁博建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需求,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诸多高校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姚建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紧跟科技发展,结合传统知识,把学科内容不断丰富起来。

“作为老师,我们本来就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增加知识储备,然后才能更好地教学。”姚建涛说,他会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实例加入课堂中,也会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内容补充到课件中,让学生们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其应用领域的发展。

精心备课是“法宝”

课堂时间只有90分钟,但教师们想要传授的知识却很多,如何让这短短的90分钟有效且有趣?课下精心的准备成了姚建涛的“法宝”。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兴趣。”姚建涛说,课堂教学不应照本宣科,而应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他们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未来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们自然会竖起耳朵专心听讲。”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姚建涛借助于工程案例,逐步引出各个知识点;在课堂中,他通过提出一些与工程实际和课程设计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要尽量用通俗的实例、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对于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知识点,要挖掘出其背后所蕴涵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对于理论性较弱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来学习。”对于授课,姚建涛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

给课堂知识“加餐”

针对当前一些基础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对工程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这一现状,姚建涛也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给课堂知识“加餐”。

“我在做教案和课件时,注重融入一些现代工程实践中先进的、常用的设计方法理念。”姚建涛举例道,在教授传感器知识时,他不局限于课本上简单的性能指标讲解,而是将工程实践中传感器的使用说明书、选型手册拿到课堂上,从使用条件、任务环境的设置要求以及基本的动态性能指标、静态性能指标等入手,一一解释。

在他看来,这不仅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对传感器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为他们进行系统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学习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实践的能力。

“在课上,姚老师会结合很多案例来讲,也会讲很多国外高校好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鼓励大家多了解创新设计方面的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杜家正告诉记者,在课程内的三级项目指导中,姚建涛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所做项目的创新性,这让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的补益

除了课堂教学,对于课外实践,姚建涛也非常重视。

当谈到自己所带的科创小组时,姚建涛的脸上写满了欣慰与自豪。在每年的机械产品数字化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平时,总有不同的小组成员找姚建涛商讨课题,有的小组开题遇到了困难,有的小组课题执行期间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哪个小组、什么问题,他都尽力提供最切实的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

“在大学期间参加这些比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姚建涛说,这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消化、工科能力的塑造,以及表达、沟通、自学、拓展等能力的提升都大有禆益,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要自己组队、创建课题、通过实践取得成果并展示,听上去并不是非常复杂,可要取得好成绩并不容易。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和被动收获,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姚建涛说。

在他看来,新是科技的生命,创新是人才培养,尤其是科技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内容。而在教学中融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以此激发其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得他的课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工程设计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根本上提升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姚建涛说,只有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才能引领科学的进步。

《中国科学报》 (2018-06-0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