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西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18 8:27:32
选择字号:
象牙塔之外的杨振宁



 

5月10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的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这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2008年1月,二人合作的另一部文集《曙光集》。事实上,《晨曦集》确有《曙光集》续集之意。

10 年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杨振宁这样解释书名:“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 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没想到以后10 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在《晨曦集》的前言里,杨振宁感叹,“当时觉得改革开放30 年,看见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过30 年”,但10年之后,“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并言,“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曙光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据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回忆,2005年他在网上看到一条杨先生的访问记,彼时正是二人婚后不久,媒体很关注翁帆在干什么。杨振宁透露翁帆英文很好,在将他过去一些用英文写作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并说这些文章译给中国读者看很有意思。李昕意识到,“这是一本新书”,而且“散文随笔或回忆录一类的文字是三联期待的”。于是联系杨振宁,就有了一本以“杨振宁著、翁帆编译”为署名的《曙光集》。《曙光集》精选了杨振宁及其友人所写的50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

刚刚面世的《晨曦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体例和形式跟《曙光集》类似,收录的则是杨振宁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书中同样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了解物理学之外的杨振宁,除了他认可的两部传记——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杨建邺著的《杨振宁传》和台湾作家江才健著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外,《曙光集》和《晨曦集》应该是颇为适合的图书了。其文本也特别适合大众阅读。

作为物理学家,从清华园到普林斯顿等等,杨振宁一生都在象牙塔中。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像一个象牙塔里的人。20世纪70年代他就走出书斋,出任全美华人协会首任会长,做促进中美建交的工作。他“回归”后,更在中华文化、国际关系、中国发展、社会、艺术、美学、考古等许多领域作了很多公开讲演,写了很多文章。面对他关心的重要问题,他总是忍不住发表意见,动不动“我还是要写篇文章,我要表明我的观点”。譬如2016年,他发文反对中国建大型对撞机,引起舆论热议。

因为婚姻,因为“回归”,因为观点,杨振宁一直都在舆论场中,老友、学生常有不平,要替他写文章解释和辟谣。但杨振宁都压下来,他说“我一辈子挨骂挨多了”。

这其实或许是走出书斋,走到象牙塔之下的科学明星都会遇到的状况。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聚光灯下的明星科学家》的译著,提到“明星科学家”现象,即在20世纪末西方国家有一小部分科学家成为文化偶像的趋势,像宇宙学家霍金、动物学家道金斯、环境科学家洛夫洛克等。

作者认为,成为科学明星有两个过程,一是成为名人,这些人在公众生活中变得突出,媒体着眼于他们的私人生活以及公众生活;二是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科学家从与专家同行交流转向与广大的非专家受众交流。

而科学明星的出现,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因为他们能“揭示科学如何运作以及如何真正运作”——他们在文化中传播科学观点,他们引起媒体对他们观点的讨论,他们通过描述他们自己科学思想的运作机制来阐述科学过程,他们传播科学的愉悦,他们把工作中充满的妒忌、竞争、激情和个人愿景以及对地位的斗争带入了公众领域……于此,公众通过明星的公众人格将了解科学的真正本质。

以此视角观,杨振宁无疑是一位聚光灯下的明星科学家。(李西米)

《中国科学报》 (2018-05-18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