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李海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16 9:33:35
选择字号:
集成技术让设施蔬菜节肥省力

 

■本报记者 胡璇子 通讯员 李海芬


 

▲番茄日光温室可实现环境一体化控制

 

▲害虫发生早期,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温室白粉虱   胡璇子摄

“化肥一次就少用10公斤,浇水一次就少用20立方米,农药也用得少了。”山东寿光市种植户赵小梅的大棚里种植的是黄瓜,2017年,大棚里开始应用新技术。

在她看来,这些新技术“好处太多了”,她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不仅农药化肥少用了,劳动强度也没以前大了,每天产量还能增加百斤左右。

令赵小梅称赞的新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组织国内外相关单位协同攻关、集成的一套设施蔬菜绿色发展技术。

据悉,与农民常规生产相比,该技术集成模式减施化学农药40%以上,减施化肥30%以上,节水20%以上,节省人工40%以上,增效15%以上,对突破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蔬菜产业面临瓶颈制约

我国蔬菜种植总面积3.2亿亩,总产量7.69亿吨,居于世界第一,总产值位于我国种植业之首。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超过7000万亩,产量占我国蔬菜供应量的40%以上。

蔬菜产业在保障农产品供应、促农增收和促进就业方面作用巨大。然而,近年来,几大瓶颈却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蔬菜作物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主持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室栽培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于贤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方面蔬菜生产中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导致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和产地环境污染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日趋升高,人工成本约占蔬菜生产成本的73%,导致蔬菜生产经济效益下降;此外,还存在机械化利用不够、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分散等问题。

实际上,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国内外众多研究单位和企业已经研发出了不少能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单项技术,但是缺乏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集成模式。

换言之,光有技术不行,还要“对症下药”,亟待通过协同攻关、技术集成来探索满足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需求、符合发展水平的技术模式。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项目“蔬菜作物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组织了院内外12家单位,从技术上为我国蔬菜产业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十大技术实现“4H”目标

在于贤昌看来,蔬菜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满足“三健康一高效”,简言之,就是4H。

“对于消费者,产品安全优质,有利健康(Healthy);投入品和废弃物不污染环境,保持产地环境的健康(Healthy);机械化应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密集型,有利于劳动者健康(Healthy);对于经营者,还要实现生产高效益(High economic)。”于贤昌解释道。

围绕4H,项目组从环境调控、栽培、植保、机械化等方面入手,集成了十项核心技术:日光温室环境一体化控制、蔬菜根区环境优化、二氧化碳增施、集约化育苗、设施土壤深耕与火焰消毒、肥水一体化精准调控、 土传病害化学与生物协调防控、小型害虫绿色防控、弥粉法施药、“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技术等。

这些技术对于防治病虫害、克服连作障碍、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节约用工成本等作用十分显著。

比如,弥粉法就是在病害发生前或病害发生初期,使用电动弥粉机喷药,每亩地的喷粉量不超过200克,根据植株大小调整喷粉量。据了解,弥粉法施药效率高、效益好,综合防控效果在85%以上,一方面节约了用药成本,每亩地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30%,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施药的劳动强度,每亩地施药时间约3~5分钟,大约节省人工200元。

再比如,通过构建培育无虫苗、药剂蘸根预防处理、释放天敌产品等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能够显著降低害虫发生基数,减少用药次数,产品中药剂残留不超标,达到了高效防控效果。

山东寿光市韭菜种植户李万民清楚地记得,2017年4月24日,技术专家来到了他的韭菜地里。“上午八九点把薄膜盖上,下午4点把薄膜再撤去。”他说,“一直到冬天,地里都没有发生过韭蛆,我就认定这技术是可以的!”

他所说的这项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技术,是根据韭蛆不耐高温特性,在地面上铺上流滴膜,通过阳光直射增加膜下土壤温度来杀死害虫。

李万民告诉记者,原来大家用农药防治韭蛆,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农产品质量,“近年来管理上很严,一旦检验不合格就不能卖,老百姓很犯愁”。日晒高温覆膜技术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农民们的后顾之忧。据了解,该技术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试验,防治效果显著,且土壤最高温度控制在53摄氏度以下时,对韭菜根系生长无影响。

加强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近年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通过推广绿色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实施水肥一体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举措,大力加强绿色农产品和良好生态的供给能力建设。

设施蔬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无疑为寿光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力量。在寿光,设施蔬菜绿色发展集成模式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1300亩,辐射推广面积30万亩。

新技术不仅要集成起来,还要用起来。为了新技术的推广,寿光市提供财政支持来鼓励农民采纳新技术。

据潍坊利威土壤消毒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天铭介绍,2017年寿光市政府实施推广火焰消毒200多亩,由市财政提供70%的费用补贴。“土壤深翻、火焰消毒、病害防控等一套服务大概在3000元/亩,补贴之后,农民自己出900元左右。”他说。

近日,蔬菜作物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会在寿光举行,在观摩了各项技术集成成果后,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对技术落地推广也提出了要求。

他指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构联合攻关体系,加强蔬菜作物绿色技术的集成创新。他同时强调,要建立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创新工作机制。

“一方面向各级政府提供咨询意见,另一方面更要在关键生产环节、季节,向基层种植主体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观摩示范,让绿色发展技术更快推广普及。”他强调道。

陈萌山还表示,在中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寿光启动蔬菜作物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具有标志性意义。

“要把蔬菜产区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产区,要把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战场,要把蔬菜产品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优势产品,同时要把寿光打造成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5-16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