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5/12 15:00:45
选择字号:
先进材料仍有很大差距 ,该怎样实现赶超?

 

 
先进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石,我国在这个领域发展现状如何?11日,在常州大学建校40周年发展大会举行的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解思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尽管我国先进材料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在基础研究与应用上没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缺乏原创重大发展。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高端材料上仍有着很大的差距,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和重点产业的需求。”
 
 
常州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魏伟告诉记者,目前,造成我国在电子、航空、能源等领域先进中高端材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过去,我们在先进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没有坚持做到底,致使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没有大的突破,最令人伤心的是,有一些给国外做了铺垫。
 
“先进材料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过程。因此,不是仅靠单一的基本原理研究和重视基本的算法,就能一下子取得原创性突破的。基础研究做得扎实,做得新,对应用有促进。如果做得一般,自然就没有促进。从造成问题来说,关键是一些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期稳定的投入,缺乏长远的坚持,许多关键研究出现‘断奶’现象,致使有一些研究与应用‘难’以做下去,半途而废。”解思深说。
 
 
专家介绍,先进材料投入大、风险大,无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问题,需求多学科配合解决。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这么多年,国家和地方投入也不少,但集成电路很多芯片仍依赖进口,仅去年进口芯片花费超过2600亿美元。其中,微电子用加工用高端超纯化学品自我供给仅占总需求的10%左右,已难以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自身发展。
 
“我们在产业发展上,往往是‘一哄而上’。10多年前,光伏起步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近年来,石墨烯同样是如此,到处建基地,建工厂,上生产线,忽视对基础关键材料、设备等重要方面的研究,致使产业链不完整,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非常严重。”魏伟说。
 
如何突破?在常州大学校长陈群看来,我国亟待以先进材料支撑产业变革。因此,加快发展先进材料产业非常重要。尤其在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他前沿材料领域,应用需求巨大,高校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先进材料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中有所作为,要主动承担起为先进材料发展提供前沿性技术攻关、优秀人才、基础与应用研究支持的历史使命。
 
同时,要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方式,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聚焦关键环节、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动力机制,充分挖掘先进材料行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萃取理论、形成体系、指导实践,努力产出一批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标志性成果。
 
 
魏伟介绍,我国在先进材料研究与应用,一方面在国际上起步晚,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国外对中国长期封锁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装备,造成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只有依靠自己力量,来实现赶超。因此,常州大学针对我国先进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为导向,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加大科研平台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目前,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38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36个、产学研基地325个、校企联盟369个。
 
“我们在先进材料研究上,始终把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高性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作为主攻方向,已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对于地方新兴产业以及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与支撑作用。其中,在先进金属材料上,该校承担的江苏省自然资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铜合金纳米结构设计与制备,解决了高强度和高导电之间的矛盾与平衡的难题。”魏伟说。
 
专家建议,我国在先进材料领域要取得重大突破,政府要切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好重大项目的“断奶”现象;要重视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整合创新资源,凝练学科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面向区域、产业和前沿聚焦科学问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要重点鼓励一些有实力的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更多基础与应用研究,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持创新成果在产业的应用,推进先进材料不断走向高端,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此次院士论坛上,来自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环境领域的26位院士,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专家,广泛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探讨前沿问题、分享创新成果经验。同时,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州大学和低碳研究所共同组建了“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
 
(科技日报常州5月12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