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4 8:47:16
选择字号:
《云彩收集者手册》:仰望天空 收集云彩

 

《云彩收集者手册》,[英]加文·普雷特-平尼著,王燕平、张超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本报记者 温新红

当我们抬起头看天时,时常能看到变幻莫测的云彩,惊叹它们的美丽,又感叹无法留住它们。

不过,《云彩收集者手册》的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告诉人们,云彩也能收集。

加文·普雷特-平尼是英国“赏云协会”会长。他原本是英国知名记者,毕业于牛津大学,因为喜欢看云,也喜欢钻研与云彩相关的知识,进而成立了赏云协会。通过这本手册,我们不仅能学习如何识别各种独具特色的云彩种类,还能学会收集云彩的方法。

国内也有很多云彩爱好者,他们共同分享各种奇特的云彩照片,并关注云彩背后的科学知识,如张超、王燕平和王辰曾写有《云与大气现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云彩分类体系。而王燕平和张超夫妇也是《云彩收集者手册》的译者,记者就有关云彩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王燕平。

《中国科学报》《云彩收集者手册》一书对普通读者而言,有了一个了解云彩的机会。书中介绍了46种云彩,有罕见且转瞬即逝的网状云、神秘的夜光云,也有常见的积云等,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请你介绍一下,云彩命名是自古就有的,还是近代以后?

王燕平: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仰望天空,并善于发挥想象力,当人们看到形态各异的云时会根据其外形起一些有趣的名字,这就是早期的云彩命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气象记载,战国时期开始有具体的云彩分类及命名。

在西方国家,1802年,卢克·霍华德利用类似林奈系统的拉丁文分类法,开启了云的命名法则。1896年出版的《国际云图》为人们提供了“按图索骥”的识云方法,后来世界气象组织对这一图鉴进行数度改版,最终根据云的外观和高度将云分为10个属,并在基本的属内再细分出若干种和变种。

《中国科学报》:能否详细谈谈云彩的属、种?

王燕平:云可以根据从地面仰望的形状,以及它们的高度位置等特征分成10种类型,包括积云、层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我们称之为十云属。根据具体特征,云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和变种,特定的属附近还会出现相应的附属云和从属云。

云的“种”只能有一种,变种却可以不止一种。这样组合下来,一共能有上百种组合。

《云彩收集者手册》一书介绍的是主要的云“种”,以及典型的变种、附属云和一些特别的云,它们都是特征非常鲜明、易于辨认的云,有些个性不够突出的云在这本书里并未进行展示。

《中国科学报》:云彩认识和哪些学科有关?需要预备什么科学知识?

王燕平:云的知识属于大气科学,如果只是想要认识各种云,不需要储备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理解地球上水汽的基本循环以及大气运动的简单知识就可以。

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云,若要归类,指的是针对云的瞬时状态而言的,其后续的发展则由大气运动所决定。云是瞬息万变的,此时属于这个种类,过一会儿也可能变成别的种类,比如当卷云增厚,最终可能形成雨层云,并带来雨雪。

《中国科学报》:古代中国对云彩是怎么命名的?

王燕平: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其中曾记录过风云雷电等天气现象。后来,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应同》将云分为四类:山云、水云、旱云、雨云。秦汉时期民间还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云图。

至于更为细致的划分和命名,古人依照的也是云彩外观、位置、颜色及其动态特征。例如《史记》中记载的“庆云”是指彩色、象征祥瑞的云,“柕云”指的是平展的层状云;《升庵全集》中的“犁头云”指的是台风前移动迅速的云片;《西京杂记》中“矞云”是指带有华的绚丽高积云;等等。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我国古代的这些云彩命名更多是为农事生产生活服务,所以看云识天气有着重要意义。诸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之类的民谚及其中提到的云彩名称至今还广为流传和使用,但如今气象工作者们说到云的名称时,统一采用的是国际分类体系中的命名。

《中国科学报》:《云彩收集者手册》和你们的著作《云和大气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王燕平:以前国内没有特别系统的云彩图鉴科普书,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与张超、王辰三人共同撰写了《云与大气现象》一书,并于2014年出版,其中收录了我们十多年来收集的各种云和大气现象的图片,加上系统全面的文字介绍,集成为一本图鉴手册,共收录云与大气现象114种。书中还介绍了每种云对应的民谚,以及如何将其与别的外观相似的云区分开。

《云彩收集者手册》最主要的特点是设置了集云记分的规则,尤其适合有收集喜好的人。大家通过收集云彩获得相应的集云分数,集云者之间还能相互比较和竞争,有助于促进大家更多地关注和收集外形奇特罕见的云。

我们之所以翻译这本书,是受译林出版社编辑杨雅婷之邀,她是一位云彩爱好者,曾收集拍摄过很多特别的云,她将这本书引进中国,对于国内的云彩爱好者们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

《中国科学报》:观云和观星是一样的吗?本书作者成立了赏云协会,国内有类似的协会吗?

王燕平:观云和观星还是挺不一样的。云彩瞬息万变,几乎每一天每一时刻都不重样,很多时候我们没法特意做好准备,只在云出现的时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惊喜就好。有些云的发展动态可以预知,但要想看到转瞬即逝的罕见种类,就得看天空的心情啦。

观星可以事先查到每天几点、在什么地理位置能看到什么星星,特殊天象也都有预报,观测者可以提前作好准备以及相应的等待工作。

不管是观云还是观星,共性就是要抬起头来,仰望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

国外的赏云协会我们并没有密切关注,它们的会员也大多是在论坛上分享自己拍到的照片,进行交流讨论。

国内也有很多喜爱云的朋友,有专门爱好者组建的QQ群,大家在里面分享实时观看到的云与大气现象,并进行讨论。

《中国科学报》:能否谈谈你的观云体会?

王燕平:我从小喜欢看云,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很多好看的云。那时候,可爱的积云飘在天边变来变去,看一会儿就像观赏了一部特别有趣的动画片。现如今,只有上下班的路上以及午休时可以好好看看云。

相比国内特别活跃的云彩收集者们来说,我不是合格的云彩收集者,有时甚至是外貌党,不太爱看阴沉沉雾蒙蒙没什么花样的天空。但若看到感兴趣的云,则感觉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而且时常有很多惊喜发现。拍照记录,心满意足。

《中国科学报》:如你所说,云彩瞬息万变,每一天每一时刻都不重样,“收集云彩”听起来仿佛是件荒谬的事情。不过,作者的观点是,收集东西并不等于要拥有它。你甚至也不用去想如何抓住它。你要做的,只是去看,去记录。这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王燕平:大自然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慷慨共享给全人类的,比如天上的云、美丽的星空、形态各异的雪花、宽广的大海,还有我们脚下踩过的沙滩……面对它们,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这也算是一种拥有吧,无需独占,将大美收于心中。

观云没有什么门槛,也无须特别准备,只需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抬头看天就可以了。当然,事先看看《云彩收集者手册》了解一下云的知识,会更清楚什么样的云更罕见。如果能随身携带个相机就更好啦,一旦遇到转瞬即逝的云,拍照留念,也是很有意义的“收集”。

 

《中国科学报》 (2018-05-04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