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立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4/11 15:10:17
选择字号:
不必热炒女大学生“学术崛起”

 

最近,一则《女大学生群体开始“学术崛起”》的报道广为传播。文中述及,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男生往往是“晚熟”而有后发优势,但近年来女大学生却愈发展现出“攻占大学学术高地”的迹象,开始甩掉标签、强势出击,有人称之为女大学生群体已经“学术崛起”。

无独有偶,早在2015年,《每日科学》官网上发表了美英两国学者联合调查的结果——《全球范围内女生学术成就领先于男生》,表明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女性的学术表现正在赶超男性,尤其是在校教育阶段的学术表现,女性明显好于男性。

从字面意义上看,既然称之为“学术崛起”或女性学术表现正在赶超男性,那么起码能证明一点,在过往的时日里,相较男性,女大学生群体在学术中并不具有明显的学术优势或较强的学术表现力。实际上,性别角色原本就不是先天的,谋求更深一层的文化和意识改变也是一种自然趋势。

时至今日,从高等教育体系的内部整体形态看,已经很少有专业的人才培养会对性别有格外要求,也鲜有观点再来讨论女生学术能力是否会比男生偏弱。反倒是,高校里无论是国家奖学金评选还是优秀论文评比,抑或是各类学术创新类竞赛获奖,处处可见女生出类拔萃、大放光彩的身影。女教授、女博士后、女博士等“高知群体”在学术体系内占有的比例显著提高。显然,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是现代社会的巨大进步。

应当说,这与我国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政府主导推动性别平等发展战略、推进男女平等的积极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并已在学术领域树立了很好的标杆。高校作为知识与文明的首善之地,确保整个学习氛围和研究环境对男女生一视同仁、别无二致,让男女生能够在更多学术平台与学术人生中实现平等竞争。

当然,对学术圈笑谈的所谓“后母系氏族社会”“阴盛阳衰”,自然也不必太过当真,更谈不上“男生危机”之说。但从大数据反馈的一些信息,以及日渐增多的相关报道来论,还应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思考。

值得关注的是,对女性“学术崛起”应持有一种更为开放、积极、进步的态度。在综合的评价标准体系下,男生和女生在学术表现力方面并不存在太大差距。这不单单要关注男女平等问题,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有着社会意义上的公正、正义内涵。因此,更应关注源自人口结构变化和专业人员需求的社会和经济变迁的过程,更新性别观念,营造出对女性友善的学术参与和发展空间,如此才能为女性成才和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同时,还要积极地深入思考。一方面,在沿着学术职业金字塔向上发展过程中,女性的流失情况要远甚于男性,成功登顶金字塔尖的女性数量则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学术角色和多重社会角色的重建,更大程度上还要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婚恋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还应真正反思和挖掘男生学术表现“变差”的真正原因。应切实反思,男生为何难以做到持续专注于学业成绩、教育成效和学术研究?当前教育政策能否更好地契合男性生理角度的学习和研究规律?可否为不同性别的学生提供更为多元的学术表现选择?能否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发挥男性独有的一些特长?

一个稳态和谐的社会,一个梦想迸发的时代,并不存在男女生的相互干扰影响问题,倒应在各自领域扬其所长,协同协作,在和谐美好的竞争环境中生发更多动力,付出更多努力,共同缔造学术的真正繁荣和社会的真实美好。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