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大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30 9:03:39
选择字号:
王大鹏:科学传播者应主动投身新媒体

 

■王大鹏

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媒介即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而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则更近一步促进了人的延伸。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形态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环境中,同时我们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可以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在网上,这也给科学传播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面对媒介形态的日益变迁和更替,科学传播也开始从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互动的传播形态,并最终进入到多元的参与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这既颠覆了科学内容生产的传统模式,也促使科学传播从业者转型升级,如果我们说内容为王,那么让内容得以传播出去的渠道似乎可以被视为王者头上熠熠生辉的“王冠”,因为优质的内容还需要很好的传播渠道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当前,科学传播的形式日益多元化,已经从传统的图书、杂志、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跃迁到视频、音频、动漫、游戏、直播、问答、AR、VR、MR等众多的业态。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选择,并且这些新兴的形式也更加能够寓教于乐,给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并进而将科学融入到大众文化当中。

当然,这些多元的传播形式也让科学传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正因为传播形态的多样化以及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一些迎合了受众心理需求的虚假信息也在侵蚀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也需要对受众心理、虚假信息的传播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考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新媒体情境下,虚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时代。再比如,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获取相关信息,那么在机器智能识别和推荐模式的加持下,受众会收到越来越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则置若罔闻,这就出现了所谓的“过滤器泡泡”,或者说“回音壁效应”,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科学传播从业者需要加以研究和关注的议题。

从科学新闻生产的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发展也让科学新闻面临着困境。科学新闻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新媒体时代逐渐式微,因为从传统上来说,新闻报道可以影响受众怎么想,虽然它对受众想什么不太能够加以调节,但是在新媒体情境下,新闻机构也开始从新媒体中获取线索,比如自媒体人的爆料,进而开展相关的报道,那么新闻报道把关人的角色就受到了冲击,到底是谁设置了谁的议程也变得模糊起来。

确实,新媒体的各种业态为科学传播者带来了众多机会,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把科学信息传播出去,如果科学家和科学传播者不能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科学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且采取措施促进科学传播“与狼共舞”的话,那么在让科学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的道路上就有可能举步维艰。

可以说,新媒体业态应该成为科学传播的各种渠道和场所,从事科学传播就有必要练好内功,并且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和场所来促进科学的传播,毕竟渠道就在那里,万事俱备,只欠科学传播者积极地参与进来的东风。

(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18-03-30 第3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