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30 9:53:32
选择字号:
赛斯·西格尔:水涉及到几乎一切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美]赛斯·西格尔著,陈晓霜、叶宪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本报记者 温新红

“只要有水和树荫,这个国家就会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未来。”一位19世纪末的犹太作家曾如此说道。这句话,也适合整个地球。

在以色列,常常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管道,当地人会告诉你,这就是用来处理水的管道,接着又很自豪地说,以色列不缺水。这的确是件让人自豪的事。这个60%的国土是沙漠的国家,从过去的缺水,到现在可将盈余用水出口到邻国成为水资源强国。

这是如何做到的,仅仅是先进技术的原因,还是有其他更多的因素?

从美国作家赛斯·西格尔撰写的《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一书中可以看到,以色列在独立之前,就已开始制定方案,来解决水资源问题。在以色列发展的每一阶段,治水计划和技术性解决方法都是最为重要的。而且,以色列开国元勋列维·埃什科尔,以色列水务的开拓者西姆哈·布拉斯等不同行业、不同时代的以色列人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

现在,水资源缺乏正在转变成具有全面影响的水危机。虽然以色列的做法未必都适用于任何地方,但以色列对水资源的关注,以及水在其国家意识中的优先地位,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启发,不管他们身处何方,不管他们是否富裕。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是第一本有关这一主题的书,赛斯·西格尔曾在40多所大学进行了演讲,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等学校。

《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他,谈写这本书的起因、过程,以及他和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90多分钟的交流等。

《中国科学报》:有关以色列治水的书应该有不少吧,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赛斯·西格尔:事实上相反,这也是我决定写这本书的原因。我一直在寻找有关这一主题的书来阅读和与他人分享。当我发现没有这类书籍——希伯来语的也没有——的时候,决定开始做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太幸运了!

《中国科学报》:这太让人吃惊了。以色列治水技术世界闻名,人们却不重视他们治水的理念、历史。

赛斯·西格尔:我最开始的想法也是聚焦于技术。我当时认为,能够保护世界免受水资源日渐不足导致的恶果的就是技术。

但随着对这个主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治水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反映。无中不会生有。正如中国一样,今天的以色列也是古文明与具有活力的现代社会的混合体。也是在那时候,我意识到,还需要了解以色列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好。

《中国科学报》:你花了多长时间写这本书?对于这本书,你是一开始就有了思路,还是在采访中形成的思路?

赛斯·西格尔:我在2012年开始思考这本书的主题。花了14个月的时间来做集中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以色列。写这本书用了9个月的时间,然后又经过了几轮编辑。

虽然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最后会是什么样子就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但最后成书时我还是舍弃了超过三分之一已写的内容。

然后重新规划书的内容,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历史、社会和文化;二是领先的水治理技术;三是水外交,或者说是水如何从国家间冲突的源头,变成国家间合作和和平发展的一种手段。

《中国科学报》:书中谈治水,但涉及的领域有环保、土壤、工程、地质、农业、育种等各个学科,你开始就有所了解,还是在采访过程中了解的?

赛斯·西格尔:这本书有600多份参考文献,还有很多专家采访的内容。能有机会学习这么多新知识,同时对已知的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采访的许多专家,都和我成为了朋友,这也是个额外收获。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采用了通俗的方式来写作,任何一位读者都能阅读并享受它。

《中国科学报》:能否谈谈采访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的过程?

赛斯·西格尔:能够采访西蒙·佩雷斯总统是我巨大的荣幸,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也是许多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也是一位开拓者。

我写信给总统办公室,询问是否有机会采访他。他们告诉我不可能,我让他们再考虑一下。于是他们问我想问什么问题,我准备了一份采访提纲。然后我得到回复,说他能够见我十分钟,多一秒都不行。

采访那天,我带着提前准备的问题,但采访开始前,他就我的研究问了一个问题。在我回答之后,采访正式开始。这次采访持续了90多分钟。他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跟他说,其他事务被耽误了,但他还是坚持继续和我对话。我们聊了技术的未来、企业在治理水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为何以色列文化会擅长创新,还有其他很多话题。那些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我却一个也没问上。

《中国科学报》:你采访了220多人,其中很多人不止采访了一次,能否举例谈谈采访的经历,比如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

赛斯·西格尔:我努力找到不同的领域专家来帮助我了解问题,没想到会采访这么多人。表明在以色列有这么多水治理方面的专家。

在我即将结束这本书写作的一天,数了一下采访过多少人,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与180位以色列人、20位巴勒斯坦人和20位来自非营利性组织的人做过对话。一共进行了580场采访。

每一场采访都被记录下来。我列出了48个主题的单子,比如滴流灌溉、历史、统计或者污水处理等,然后给每一场采访的每一句话编码,在我写作到这个领域时,就用上标记的采访资料。

我说不上来哪一个单独的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但我可以说我对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以色列人对自己国家在水独立以及向全世界分享水知识方面有着强烈的自豪感,采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棒的体验。最棒的体验是这么多人都欢迎我——一个完全对水没什么研究背景的陌生人——到他们的办公室和家中谈话,然后给我推荐可以对话的其他人。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是否能最终完成这本书。

这本书也证明了以色列社会的开放和自信,能有这么多人愿意给别人以帮助。

《中国科学报》:全球水危机迫在眉睫,书中你提出了有关许多引人深思的新观点。

赛斯·西格尔:现在的趋势非常令人担忧。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财富增加和不断被损坏的基础设施,在未来10到15年,我们将面临着影响数十亿人口的大危机。而我们现在还有时间来避免最坏的情况。

以色列位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同时拥有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强劲的经济。但是,即使在经历几年干旱的情况下,以色列人依旧拥有充足的水源。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所有人在提升水资源管理和技术水平方面提供一个典范。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以色列治水的哲学和思路是什么?

赛斯·西格尔:他们的想法是,总是要看得长远,然后在问题真正成为问题前就解决它们。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有他们需要和想要的水资源。

《中国科学报》:这本书谈的是治水,不过,其中涉及到许多内容,比如政治、外交、科学、环保等。

赛斯·西格尔:水涉及到几乎所有一切。因而,写作这本书过程中的难题就是集中精力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世界必须做什么以避免危机,同时提升国家的经济、环境和与邻国的和平关系。

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为巴勒斯坦人提供了约60%的家用水源,在加沙地区和约旦王国也提供了很多水源。

《中国科学报》:在书的结尾,你用一个简短的章节讲述以色列水治理带给世界的经验。

赛斯·西格尔:是的。以色列和一些国家因水治理技术而建立外交关系,就是我所说的水外交。

现在中国提出了很多水治理方面的问题,而以色列在水治理创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想,这也会是两国加深联系的另一条途径。

(常剑心、本报记者张文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8-03-30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