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3/27 20:06:24
选择字号:
让“政银保”惠及更多农户

三水区“政银保”办公室会同银行、保险公司到企业去调查。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供图

距离广东省佛山市开始全面推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模式已经3年了,佛山市三水芦江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启行认为这是一项好政策,解决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好政策就要用好。”陈启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利用这种模式每年从银行贷款300万元。

“政银保”模式是佛山市三水区于2008年最先提出的,是指保险公司为贷款主体提供保证保险,银行提供贷款,政府提供保费补贴、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支持,通过财政、信贷、保险三轮驱动,共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三水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何永坤看来,这种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农业的融资难题,支持了农户扩大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2017年,该模式被列为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之一。

从农村实际出发

三水芦江水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芦江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3月,位于芦苞镇独树岗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内。陈启行介绍,芦江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流通+加工”的经营模式。以养殖黑鲩鱼、桂花鱼、边鱼和笋壳鱼等优质鱼为主,其中黑鲩鱼养殖面积达900亩,是广东省最大的黑鲩鱼养殖基地之一。

同时,芦江合作社充分利用水产品发展加工业和饮食业,有力解决了芦苞镇及周边的水产品销售问题。因发展业绩突出,该合作社连续被评为广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

但随着芦江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陈启行越来越感到资金短缺的问题。2016年,他了解到“政银保”贷款模式,并贷款300万元。因贷款的利息比较低,没想到陈启行一贷不可收拾,“不贷都感觉亏了”。陈启行开玩笑地说。

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短缺的现实需求是三水区实施“政银保”模式的初衷。

何永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政策的实施,是三水区委、区政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结合三水农村的实际,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解决农户贷款难,推动三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2006~2008年三水区连续经历“派比安台风”、猪高热症、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遭受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但在恢复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农户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现实难题。

当前农户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少,加上贷款保证人担保能力不足,金融机构不愿放贷,农户难以从银行贷款应急。

“通过深入走访农户,进一步感受到当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农户融资遭遇无担保的困境。”何永坤告诉记者。

为解决上述难题,2008年三水区借鉴上海、天津等地区由政府专门设立资金为农户贷款担保,为农民解决融资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随后,三水区结合当地实际,与银行、保险机构等进行多次沟通、反复权衡,逐步形成了“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的工作思路。

把风险降到最小

为指导三水全区开展“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工作,2009年,三水区出台《佛山市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2011年出台《印发佛山市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担保资金额、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赔付划分等方面,并多次修订完善了相关实施办法。

控制风险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政银保”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和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大,生产经营风险偏高。何永坤介绍,为加强风险控制,减少损失,三水区在审批贷款时把好“三关”。

第一关是贷前审查关。据了解,规定贷款29万元以下一般由银行进行评估,30万元以上要“政、银、保”三方进行现场评估。对一些风险性偏高的农户还要抽查评估,农户只有通过评估才能获得贷款。

其次是贷中检查关。贷款放出后,通过联系农户及时反馈跟踪贷款的使用情况,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市场状况,指导农户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最后一关是贷后督查。何永坤介绍,贷款后期,根据合作银行的联网系统,督促农户做好贷款的清息还本,确保贷款按期收回。在追收逾期贷款时,三个部门采取教育与追收相结合的原则,对个别因生产经营不善一时出现还贷困难的客户,采取耐心教育,劝导其想办法先还后贷,继续发展生产。对个别顽固的客户,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由于加强了风险控制工作,使逾期贷款率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合作贷款的银行和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三水区累计逾期贷款金额955万元,贷款逾期率0.94%,远低于银行同类型贷款的逾期率,政府担保资金至今没有赔付情况出现。

截至2016年12月底,三水区累计发放贷款5820笔,金额101761.5万元。“区财政投放保费补贴资金累计约1001万元,资金撬动效应达100倍,有效地破解了农业的融资难题,大大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共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切实破解了农业的融资难题。”何永坤说。

让贷款用于农业

事实上,“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刚开始农户反应不积极的现象确实存在。

何永坤向记者分析,究其原因:一是农户对政策了解不深;二是农户认为贷款手续烦琐,怕麻烦不去申请或不懂申请;三是部分农户还受传统的保守种养观念影响,不愿参与资本市场贷款经营。

为此,三水区利用各种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政银保”的工作,切实让农户“懂政策、得实惠”。

“政银保”贷款发放后,钱是否真正用到农业生产发展上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银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何永坤介绍,三水区“政银保”办公室主要从两个层面保障贷款正确用、高效用。从产业层面,近年来三水区贷款投向主业突出、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重点扶持了一批水产养殖业、绿色优质企业、种养大户的发展。

比如,三水区乐家庄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家庄公司)主要以养殖梅花猪为主,该公司近几年利用“政银保”贷款越做越大,几年时间先后被评为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但针对所借贷款一年一还的方式,乐家庄公司总经理乐亦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2~3年还一次,“目前的贷款只能作为周转用”。

从农户层面看,三水区深入各镇(街道)农村调查选点。据介绍,每个镇(街道)选择有代表性的6~8户作为联系户,对这些联系户定期跟踪他们使用贷款以及生产经营状况,并及时地将三水区面上生产和市场信息向他们通报,指导其按市场需求合理生产。

在何永坤看来,围绕三水区提出的“一镇一主业、一村一主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引导广大借款者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养形成了一批各具片区特色的品牌农业,为农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带动效应,如以蔬菜种植、流通、销售为一体发展的金瑞康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流通+加工”经营模式发展的芦江合作社。

“通过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当地名优产品的发展,支持了一批种养大户、优质企业,使他们做大做强,最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何永坤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