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13 9:38:33
选择字号:
清理质量不达标课程须实行教育管理和评价

 

■熊丙奇

复旦大学将在新学期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其中包括一些因人设课或是质量不达标的课程;对于新开高质量课程的教师,还将予以最高可能达数十万元的重奖。据了解,这是国内高校首次集中清理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而从课程建设的投入来看,也是前所未有。

大学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复旦集中清理质量不高、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反映了学校重视课程质量的态度。而要全面提高课程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基于教育本位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课程建设、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复旦针对这次集中清理,指出部分课程存在因人设课、质量不高的问题。很显然,从对人才培养质量负责出发,这类课程应该及时进行调整、清理。这与此前有的高校集中清理超期硕士、博士一样,都表明大学对教学没有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评价,因为倘若有的话,不合格的课程与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学生都会被及时要求退出,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大学里某些课程因人设课的原因其实就是这些课程难以清理的原因,即并非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设计,而是为解决某些老师的教学工作量,或根据某个老师自己的意愿开设的,因此学生收获并不大。但清理这些课程必然牵涉到具体老师的工作量,或者遭到具体老师的反对,所以困难。

这也给集中清理带来了问题:由谁来清理?如果清理由学校教务部门进行,那么,在清理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可能是行政标准,而非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比如,学校调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课程评价不高,于是学校准备将其清理掉,这似乎是正确的。可是,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有的学生会因为老师要求严格,对该课程评分很低,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位老师的上课风格,也对老师评价不高。

据报道,复旦大学每名本科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都会有35到45个学分“留白”作为任意选修学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自主安排“想学的课程”,甚至可以申请学校为其“定制”课程。学校还将鼓励老师开设新的高质量通识课程,给予每门课程3万元经费支持。这其实是实行学分制,增加选修课比重。但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的选修课有不少是学生混学分的“水课”,老师要求不严,学生也不认真对待,而且很多学生选选修课就喜欢“水课”,选之前还要打听老师要求严不严、给分高不高,那些不严、给分高的,瞬间秒光,而要求严的老师的课则很少有学生选。解决这一问题,大学必须提高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改变学校传统的行政评教和学生评教模式——行政评价是学校行政部门主导评价,学生评价则是学生对老师打分评价,需要由院系教授委员会主导评价。这是让教师有教育荣誉感,认真对待课程教学的根本所在。

大学的课程建设要服务于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需要解决课程基本标准和教师的教育自主权问题,要鼓励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就要尊重教师的自主权,这比物质奖励更重要。但如何保证教师的自主开课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由院系的教授委员会来制订课程标准并进行评价。因此,提高课程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进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的问题。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8-02-13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