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王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1/7 20:35:58
选择字号:
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海域首次布放地质物理组合潜标

 

11月5日,“科学”号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务,顺利返回青岛母港。此次科考,“科学”号完成了国际上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物理水文—地质沉积物测量组合潜标。

该航次搭载了国内8个单位的2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科研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科考任务。航次历时31天,行程5600余海里,获取的观测资料有助于加深对该海区环流及气候变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项目首席科学家袁东亮表示,本次科考涉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收回了2套潜标,完成升级后重新布放了2套潜标,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物理水文—地质沉积物测量组合潜标。潜标可以在水下连续观测该海域的沉积物、生物量等参数,平均每隔一年回收一次,保养升级后再进行布放。”

据介绍,本航次共完成70个作业站位,包括45个常规CTD站位以及25个走航站位,获取了130ºE全水深CTD和LADCP观测,在北纬18ºN断面获取了台风“玉兔”过境后的第一手观测资料;成功回收并重新布放两套物理水文—地质沉积物测量组合潜标;对棉兰老冷涡和哈马黑拉暖涡进行了CTD和湍流剖面加密观测;国产海洋仪器波浪滑翔器和高频漂流浮标海试成功;大气多要素走航观测,完成多联网和微塑料水平拖网等。

该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铮介绍:“以往台风或者海啸过后,海里面的情况或者海水的变化我们都不清楚。这次‘科学’号正好在南边进行作业,就跟在台风‘玉兔’的后面,获取了台风‘玉兔’过境后的第一手观测资料。此次科考我们还完成了多联网和微塑料水平拖网等。多联网拖网可以测该海域的生物量,能够分层获取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水平拖网的量很大,可以把微塑料从水中拖出来。”

袁东亮表示,之所以选择西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因为西太平洋的暖池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分布,对我国季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这些观测数据可以成为台风等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观测和分析依据。

袁东亮告诉:“以前我国对西太平洋中长期的观测很少,如今有机会回到西太平洋进行观测也表明了我国与日俱增的实力和走向深远海的战略目标。虽然有些观测可以实现自动化,但如生物采样、地质采样、潜标布放等,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我们开展了连续8年的长期观测,这有助于积累大量数据,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