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媛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9/12 12:52:56
选择字号:
商业航天进入“快车道”
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见闻

 

1月9日,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实现“一箭三星”发射。新华社发

从“嫦娥飞天”的神话到明代万户自制“火箭”的尝试,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到中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飞行器……人类摆脱地心引力,飞上九天探索太空的梦想从古至今都未改变。随着全球航天技术的成熟,将其逐渐转为商业运行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太空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借助市场的强大驱动力,推动航天技术迸发新的科技、商业奇迹就成为世界各国的不二选择。日前,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将在商业航天领域有哪些“大动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商业发射翻开新篇章
 
今年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开创了从合同签订到完成发射任务仅8个半月的“快舟”速度,掀开了中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雄权又透露了一个“惊喜”——目前正在研发生产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以“一箭六星”的方式实施首飞。“首飞技术方案和卫星搭载方案已经明确,各项分系统研制试验正加紧推进。”查雄权说。
 
据他介绍,快舟十一号比此前发射的快舟一号甲运载能力更大,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1500千克,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千克/700公里,主要承担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和多星组网发射任务,也同样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据了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未来将围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商业航天主导产业,打造新型运载火箭研发制造平台等。该集团副总经理刘石泉介绍,他们还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空间新材料轨道舱及商业化应用、太空资源探索及开采利用的项目论证,将为太空经济、太空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与之匹配使用的大型、超大型运载火箭目前也已开始布局。”
 
与此同时,为了加大商业航天的国际、国内合作力度,未来该集团还将尝试让更多的国际、国内优势力量融入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潮,在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商业卫星系统构建、空间信息应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为用户及商业伙伴创造更大的市场机遇。
 
2、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要想实现在太空乃至深空中为人类拓展新的生存与生活空间,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空间边界这一目标,非走商业航天发展道路不可。”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看来,“市场经济就像一个超级喷气发动机,它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资源,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引爆巨大的创新成果,形成强大的动力,许多科技、商业奇迹,都是在这个体系中爆发出来的。”
 
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正在逐渐繁荣,未来的商业奇迹值得期待——今年4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新洲区正式开建,预计到“十三五”末,以航天科工为代表的100~150家企业将入驻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的巨大经济收益。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部部长周舜华透露,目前率先入驻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一期将投资约17亿元建设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预计其后两年内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同日落户的还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的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航天军民融合电磁防护材料、特种软磁的科研生产基地,前者注册资金3亿元,后者预计到2020年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周舜华表示,未来这个产业基地将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和应用为核心,通过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的创新,同步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航天基础产业,辐射带动大数据、智慧产业、智能装备等延伸产业,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3、商业航天将服务“一带一路”
 
“我国的商业航天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连续三年参加论坛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田玉龙目睹了飞速发展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出如此感叹。在他看来,商业航天不仅已成为助推航天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加速推动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军民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发展的新方向。
 
据他介绍,我国未来将本着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则,通过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航天科技、产业、人才的合作,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在轨和建设中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的资源,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实现空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优先支持航天制造装备、地面应用产业、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和空间信息共享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加快提升空间信息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惠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希望国内外商业航天界的朋友们,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开拓商业航天国际合作的新天地。”田玉龙说。
 
  (本报记者 詹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