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王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8/23 16:00:45
选择字号: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8月22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泰安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为期三天,主题是“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

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海峡两岸38所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近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大会邀请了11位专家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大会下设4个分会场,邀请了10位专家做分会特邀报告,并安排了73个口头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以及相关海洋研究议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大会共收到提交的论文摘要154篇,学术海报70份。

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会由王凡和詹森分别主持。11个主题报告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的“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in Changing Climate”、台湾大学詹森教授的“2012-2016 黑潮探测:从黑潮大幅变动、水团层叠交错到不稳定波列现象”、国家海洋局二所陈大可院士的“关于大洋观测系统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台湾中央研究院何东垣研究员的“气胶金属在西北太平洋的生物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的“夏威夷-帝王岛链与太平洋漂移历史”,台湾大学刘家瑄教授的“海床流体移栖及冷泉系统的地球物理观测”,香港科技大学刘红斌教授的“黑潮及北太平洋单细胞固氮蓝藻的高度多样性”,国家海洋局二所白雁研究员的“海洋碳通量遥感观测”,台湾海洋大学蒋国平研究员的“混营性微细鞭毛虫(Mixotrohpic nanoflagellates) 的摄食机制- 以著鞭毛虫(Haptophytes)为例”,厦门大学史大林研究员的“海洋酸化对优势固氮蓝藻束毛藻的影响”。

据介绍,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薛亚及台湾大学教授庄文思等人在1991年共同发起,是两岸科学家最早开展的民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由海峡两岸轮流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对两岸海洋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友谊的增进具非常深远的影响。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