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晨雨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7/7/28 10:35:22
选择字号:
107篇论文被撤事件:刮骨疗毒才能重建学术生态

 

今年4月20日,当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一次性撤回107篇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时,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料想到,此举竟会引发一场如此猛烈的舆论风暴。

7月27日下午,科技部公开《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所涉107篇论文的事实总体已经核查清楚,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日渐高产与高质,成为该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根据去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我国年产论文高达33.88万篇,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进入世界第3位,仅排在美国、英国之后;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6年排在世界第2位。

然而,与这种欣欣向荣的高产出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大量学术泡沫和水份充斥其间,许多研究生、教师、科研工作者,甚至是学术带头人卷入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近年来发生的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造假、井冈山大学讲师刘涛和钟华数据造假、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博士论文抄袭等事件,莫不震惊一时。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经费资源,更损害了中国学术科研的国际形象。这股歪风如再不遏制,将严重影响科研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量,对于此次学术不端现象的查处,从很多迹象都可以看出是动了真格、下了猛药的。与以往内部处理、内部消化的做法对比,这次的调查处理,主管层次很高,由科技部牵头,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配合,打出一套“组合拳”;调查处理信息对外公开,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处理结果也更权威、公正。

再看阶段性处理措施,更可谓是雷霆万钧:对已形成明确处理意见的76篇论文,将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取消项目、撤销奖励等处罚,以及党纪、政纪和其他相应处理;科技部已暂停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工程院暂停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

这些严厉的处理措施,对一个学术研究者或者团队,乃至一所高校、医院、研究机构意味着什么,自然勿用赘言。事发之初,因为这起国际学术杂志大规模撤稿事件牵涉人员、机构众多,曾有相当一些人抱有侥幸过关的心理,认为或许有关方面会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采取暗中放一马的惯常做法。但从目前的趋势看,这种侥幸恐怕很难成为现实。

虽然,对于这起撤稿事件的责任人和机构而言,严肃查处是一场“学术灾难”,但对于中国学术和科研而言,却是一次恰逢其时的“自我开刀”。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迷恋那些由学术科研泡沫带来的虚幻,不如狠下心来,割掉毒瘤,戳穿脓疱、挤掉脓水,如此才更有利于学术生态健康。而由此释放出来的强烈讯号,更有利于震慑潜在的学术科研造假与腐败者,挽救更多的“未来之星”。

当然,从长远看,更应当刮骨疗毒、标本兼治,在处理责任人和机构的同时,秉持法治和科学的精神,构建专业领域的反腐机制,特别是学术科研等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以避免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催生更多的智慧成果。如是观之,年内发布预警监测相关期刊名单,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启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生职称评价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尤其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