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18 9:45:14
选择字号:
视角:垃圾与奖学金

 

■陈彬

近段时间,高校学生拿奖学金请客这一持续了多年的“校园传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其原因是接连有媒体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在表达了很多学生困扰的同时,也有学者提到,为了治理用奖学金请客这股“歪风”,有学校曾发出通知,要求获奖学生不得用奖、助学金请客,如有举报查证属实,将取消其今后的评选资格。

这则或许已经称不上“新闻”的“旧闻”,让笔者想起了若干年前听到的另外一个故事。

曾经,一位国外高校教授到国内某知名高校访问,在访问的第二天,当被问及对学校的整体印象时,该教授说:“我刚刚查看了昨天我演讲时所在教室门后的垃圾桶,发现昨天的很多垃圾今天还在那里,说明贵校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表面看起来,这个故事和要求学生不得用奖学金请客的通知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其实不然,这两者还是有共同点的,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关注的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小事情,但都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

然而,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也不少。比如前者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行为,后者针对的是学校行政机构的行为;前者是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制约,后者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便利;前者体现的是学校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的“家长意识”,后者体现的是为学生着想的“服务精神”。

在此,笔者并不是十分认同该国外教授将及时打扫垃圾的行为定义为“精细化管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更应该被归结为“精细化服务”。反倒是不准用奖学金请客的通知,更像是针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如果运用得好,不能说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然而一旦运用失当,则必然产生负面反应。

遗憾的是,在国内高校的“精细化管理”中,如此“失当”的行为并不少见,比如为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规定学生不准过“洋节”;再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制学生打扫楼道、厕所……

必须承认,“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是应该被高校管理者所借鉴和引用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对象应该是高校的行政机构,其目的应该是为高校的实际主体——师生服务。但在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恰恰将这两者颠倒了过来。于是,出现中国式“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科学报》 (2017-07-1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