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婷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7/10 11:08:48
选择字号: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这个周末对于关注我国申遗项目的小伙伴来说,可谓是喜事连连!

7日、8日两天,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时间等到可可西里成功入选消息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世龙和同事们激动不已。这为他们参与了2年多的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期以来对可可西里的持续关注,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资料,申遗启动后,我们精心安排野外作业并利用长期野外工作积累,顺利完成了‘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可可西里地区生物资源考察报告’,为申遗提供了科技支撑。”陈世龙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道。

陈世龙介绍,可可西里栖息着藏北高原典型的生物类群,已知有高等植物29科89属202种,其中84种(约40%)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脊椎动物34科66属82种,1/3以上的物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这里还有青藏高原唯一的兽类迁徙物种藏羚羊,其从三江源北部越冬地到可可西里卓乃湖产羔地之间往复迁徙的路线完整。

在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看来,青藏地区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屏障功能都非常重要,以往的申遗工作对这里关注不够,随着可可西里成为青藏地区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帮助人们全面认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有着显著意义。

尽管和可可西里的植物们打了多年的交道,但陈世龙坦言,想见一下生长在可可西里腹地的植物们也非常不容易。“植物生长的旺季在夏天,但夏天雨水多,形成很多沼泽地,一旦陷进去非常危险,所以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天地面条件好的时候进去,而冬天很多植物都枯萎了”。

陈世龙表示,可可西里地区生态方面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希望能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大对该地区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期待将来在可可西里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闵庆文认为,申遗成功对可可西里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将当地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申遗成功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旅游,这对当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