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春蕾 刘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6 9:50:15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献策 助力大连发展

 

大连市科技创新工作院士专家座谈会现场。


 

刘中民院士


 

封锡盛院士

■本报记者 沈春蕾 通讯员 刘妍

2016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人民政府续签《中国科学院—大连市人民政府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开启双方“十三五”全面科技合作的新征程。

今年6月16日,中科院沈阳分院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了大连市科技创新工作院士专家座谈会,周廉、柯伟、李鹤林、封锡盛、衣宝廉、侯保荣、桑凤亭、翁宇庆、骞锡高、王华明、刘中民、毛新平等12位院士围绕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提出战略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从科技发展角度进一步推进大连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大连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份关于大连市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中科院沈阳分院将组织系统内专家编制完成的涵盖大连石油化工、洁净能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钢铁材料、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大连市创新发展建议”在座谈会上做了全面报告,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发展路径与实施方案。与会院士们对沈阳分院组织编制的“大连市创新发展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从国家层面和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可能在有些方面要限制产能、收缩规模。但从科研角度来说,我们反而要加大科研投入,因此,希望地方政府在给予更精准的支持之外,适当放宽对支持的掌握力度。”

建设大连区域创新体系

2014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要求,沈阳分院组织推动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区域性创新平台建设。

随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向大连市委、市政府递交“关于支持大连化物所建设大连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和大连先进光源创新基础平台的请示”,共同推动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大连市副市长刘岩表示,2015年,大连市拨付1亿元支持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

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院士希望把大连建成“清洁能源之都”。他说:“大连化物所将承办大连能源论坛,把全世界和能源有关的专家请过来,及时地掌握世界能源发展动态,为国家提供决策参考。”

2015年,依托大连化物所建设的“辽宁省催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获辽宁省科技厅批复正式成立。刘中民指出:“该平台将建立产业与科技之间的有效链接,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为把大连打造成为‘世界催化之都’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撑。”

此外,大连化物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建设者),推动在大连建设一个具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装置——大连高重复频率极紫外相干光源。刘中民介绍,目前一期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已经出束。

“围绕该光源的建设,大连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生物制药以及先进制造等众多前沿技术的世界一流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刘岩说,“大连市高新园区积极申请将此项目落户高新区,并免费提供光源项目建设用地。”

另外,沈阳分院与大连市政府多次会商推进海事基地建设项目,刘岩指出,大连市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市级重点项目落户旅顺予以全力支持。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海洋机器人实验基地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选址事宜,目前已经确定选址在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现大连寺冈重工有限公司地块。

封锡盛希望利用与大连共建的海事基地,把沈阳自动化所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试验、示范应用、科普等在大连发展起来,将促进大连的海洋装备技术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沈阳自动化所也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设“海洋机器人国家工程实验室”,逐步将海事基地发展为沈阳自动化所大连分所。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告诉记者,针对海洋健康养殖发展新的重大需求,以及海水养殖面临的资源和环境两大关键问题,海洋所与大连合作构建了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了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围绕黄海海洋动力规律、海洋牧场及环境承载能力、识别环境风险因子、专业人才培养等开展研究,助推大连进入科学指导、精准投放、集成增殖、生态化、可持续的海洋牧场建设新时代。

统计显示,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政府、企业、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共建了东特金研特钢研究院、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庄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研究中心等21个共建机构。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

“十二五”以来,中科院与大连市新增合作项目138项。为全面落实新一轮院市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沈阳分院与大连市政府共建了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分中心。

马越红介绍道,“十三五”期间,大连中心将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实施,支持大连软件与信息产业、集成电路、储能等重点战略产业发展,推动大连新材料、储能、催化等特色产业园区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展,促进DMTO、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大连落地。

新时期,沈阳分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大连的院地合作,结合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组织相关研究所与大连企业进行科技成果对接,推动中科院科研单位与大连企业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大连落地转化。

目前,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2012年,该技术成功应用于50兆瓦风电场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项目位于国电龙源辽宁省法库县卧牛石乡,规模居全球首位。

2016年,大连市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获批建设,建设规模为200MW/800MWh,这是国家能源局在全国首次批准该类项目。

刘中民介绍道,该项技术还成功中标了美国、德国等多项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并牵头制定能源行业、国家及国际液流电池标准。目前实现应用示范工程20余套,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周廉院士提出:“大连的发展方向,有轴承钢问题、防腐涂层问题、大锻件问题,这3个问题都是金属所的看家本领。”

为此,中科院金属所与大连裕祥科技集团联合开展纳米复合涂料的研制生产,金属所转移了24项发明专利到大连裕祥公司,已建成年产55千吨防污树脂、2万吨船舶海洋涂料示范装置、500吨纳米浆示范装置,取得了防污漆、压载舱漆、海洋重防腐漆三项新行业标准,使我国船舶海洋涂料核心产品和产业化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周廉说:“之前,我们用两年时间研究发现,中国的涂料厂有1万家,但我们的货轮、军舰大多使用进口的品牌,现在裕祥公司生产的多种纳米复合涂料,在飞机、大型船舶上成功应用,也得到很多国际公司认可,它的成长离不来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帮助。”

此外,金属所支撑大连重工建立了大型船用曲轴生产基地,为企业设计模具装备及加工工艺图纸100余份,技术报告、检验报告数十份,形成了年产200支船用曲轴的能力,目前已生产曲轴174支,产值4.7亿元。

《中国科学报》 (2017-06-26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