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13 14:06:05
选择字号:
大连理工大学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构建渗透式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

 

■本报见习记者 王之康

说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会认为,这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系列“枯燥”课程、“乏味”活动的集合体。其实不然,它同样可以生动有趣、入脑入心。比如,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就独辟蹊径,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即构建渗透式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

缘起:现实推动研究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自杀、他杀、暴力伤害事件不断发生,游戏生命、虚度生命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屡见不鲜。每当看到这些信息,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月的心里都很难过,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让她感到惋惜。

在胡月看来,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表面上看是由于学业挫折、人际挫折和失恋等生活事件所致,但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生命目标的缺失,由于成长历程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而这也正是她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初衷。

2013年,在清华大学心理系做访问学者时,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问题就不断涌现在胡月的脑海:生命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是如何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生命价值观在人的价值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针对大学生自杀现象,应如何开展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带领自己的团队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身心变化的特点和现实存在的思想问题,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那么,生命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发展:育德结合育心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要把育德和育心结合起来,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育德”,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育心”,则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胡月看来,大学生健康的心态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思想的基础,而科学的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自我实现,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也切实做到了育德和育心的结合,即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据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隶属于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是学生工作的八项工程之一。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机制层面的融合,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两者在工作队伍上也做到了融合。大连理工大学选派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并加强督导培训,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当中,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同时,专职心理教师还担任思政班主任,将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如利用团体辅导技术通过班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大连理工大学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展以生命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到了两者在活动上的融合。

现状:完整教育体系

如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逐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渗透式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并与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跟踪反馈制度和教学效果调查评估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构建了分层次、分年级、分类型、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胡月说。

在渗透式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下,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以生命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的预防和发展性教育,开设三层次生命教育课堂,打造多项品牌教育活动,开展百余项社团特色活动;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心理普查和约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处置学生危机事件。

据了解,第一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通识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程开展“生命教育”六大主题活动;第二课堂为“幸福与生命教育”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每年举办心理讲座60余场,开展团体辅导240余场,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校新生班级团体辅导全覆盖;第三课堂则积极利用新媒体探索微课、网络视频、线上线下互助等教学新模式,录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等。

此外,大连理工大学还建立了丰富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活动体系,以三生教育、目标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文化月、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生命如虹,心花绽放”生命价值观专题教育等早已成为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活动。

其中,“墓志铭”活动则最能直抵人心。

“我们以假想的地震现场为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面临人生危难时的遗言和墓志铭。”胡月说,体验过死亡,才能真正感悟生命,“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惋惜,但那些事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

“我还得好好活着,还得努力奋斗,完成愿望。尽最大可能,避免遗憾,不要让家人体会心碎的滋味!”参加完“墓志铭”活动后,该校2015级学生袁利军说。

胡月表示,大连理工大学下一步将加强生命价值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开设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专门课程“生命价值观教育”,更加注重渗透式教学,并整合高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和氛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

《中国科学报》 (2017-06-13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