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15 10:10:27
选择字号:
牛盾计划:反盗猎在行动

巡逻队示范抓捕盗猎分子过程。

■本报记者 李晨阳

“APIS”是古埃及神话中充满力量的神牛。如今,这个词语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那就是“牛盾计划”,一个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国内相关单位自主研发,为非洲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度身打造的高科技反盗猎综合系统。

如果该项目能够在肯尼亚实施,在不远的将来,肯尼亚的森林警察们将能利用这套系统更高效、更安全地守护犀牛、大象等珍稀野生动物。

在2015年12月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和非洲多国签订《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共同推进“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支持非洲实施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而“牛盾计划”正是“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创举。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市场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基础建设工作引人注目。”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究员封松林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但同时,我国在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问题上还常常面临国际舆论压力,一些工程项目也常常因破坏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等理由受到波及。”

“这让我们意识到,反盗猎不仅仅是保护野生动物和科学研究的问题,而且也和经济、文化、外交密切相关。在非洲这片崇尚大自然和生命的土地上,我们需要通过反盗猎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封松林说。

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肯尼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国家。肯尼亚拥有非洲最大的连片保护区之一 ——察沃国家公园,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象集中地。保护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也就是保护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

肯尼亚人把犀牛称作“VIP3”,意为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最尊贵的存在。这里有着辽阔的稀树草原,却只剩下数百头黑犀牛和寥寥十几头白犀牛。

去年7月,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KWS)的官员来到中国,在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的展示大厅里,看到了“牛盾系统”的高科技设备,也看到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片新天地。

“在察沃区里,有一片不到100平方公里的犀牛避难所,用低压电网围了起来……”上海高研院研究员汪辉向记者描述着系统中模拟的一个重要场景:一座小山上安置着一个多波段光电探测系统并配备无人机,对犀牛避难所进行24小时不间断扫描,全天探查监控区域内的具体情况。一旦监测系统发现异常,信息会同步发送给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总部和巡逻小队,使其立刻赶赴准确定位的事发地点。

这样,巡逻小队不仅能迅速判断局势并实施相应方案,还能通过随身携带的短波电台联系总部,请求实时指挥或支援。

“这一系统不光提高了巡逻保护的效率和能力,也很好地保护了巡逻队的人身安全。”汪辉说,“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技术中,像这种将单兵作战、固定点监测和总部指挥控制中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我们可能是头一份!”

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局长Kitili Mbathi如此评价:“中科院提供的反盗猎方案具有先进性和系统性,相信能为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巨大支持。我们钦佩中方的担当精神和行动派作风,感谢中方为反盗猎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作出的贡献!”

目前,“牛盾计划”还处于国内验证阶段。上海高研院的科研人员选择了与非洲野外环境比较接近的上海崇明岛,正在积极联系合作。大家希望,“牛盾计划”示范项目如果能在肯尼亚取得成功后,还可以方便地推广复制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封松林说:“‘牛盾计划’启迪我们,支持非洲发展,中国不仅要投入经济和技术,更要加强文化理念传播,树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大国形象。”

《中国科学报》 (2017-05-15 第2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