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国科大》杂志 发布时间:2017/5/6 10:03:02
选择字号:
曹则贤研究员跨界:情感的动力学

 

编者按

“物理”与“情感”,看似毫不相干的两者,却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曹则贤“玩”出了跨界新创意。10年来,曹则贤在每年的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后都会作一场与生活、情感有关的物理学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究竟“物理”与“情感”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在物理世界中找寻情感生活的解释?且听“黄老邪”曹则贤研究员一一道来。

“当你的‘色荷’被岁月漂白,当你的‘电荷’消失殆尽,你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还有个人愿意和你生死相依,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痛苦去换来你的快乐?你凭什么?”

“ 靠的是‘大质量’,包括情分、德行、人格和境界。”

近日,一场以《情感的动力学》为主题的“ 国际三·八妇女节”专题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开讲,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曹则贤。“物理”与“情感”,看似毫不相干的两者,却被曹则贤研究员“玩”出了奇妙新意,让人对“ 情感”这一难以参透的命题有“恍然大悟”之感。

粒子与人的魅力

“物理学上物质有排斥、吸引、俘获、约束、紧闭、隧穿、衰减……一系列的特性,对应人类表现为讨厌、爱慕、确定关系、领证、出轨、情感升温与衰减等情感或行为。”一开场,曹则贤首先把人类情感上的种种特征给出了物理观照,简单有趣而又引人思考,成功地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情感动力学世界中。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众人皆知的话语,在曹则贤看来,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理现象:为了构建动力学的完备理论必须考虑不同时刻之间的联系……(量子)系统是由上一时刻的状态决定后来时刻状态的运动方程所描述的,也就是“因果律”要起作用。“也就是说,一件事发生了,其背后一定有原因,如果你不理解,仅仅是你不知道原因而已。”

曹则贤从牛顿探索地球引力能吸引苹果落下,但却对月亮束手无策的原因讲起。“牛顿发现引力与被吸引物体的距离、质量有关,两种体系的运动形态除了取决于引力势能,还取决于系统的动能。”他解释道,“就像你想要吸引一个人,但是被吸引的那个人特有能耐、有本事,是你的魅力和人家的能耐决定了人家围绕你的轨迹选择。”

讲座的前半场仿佛一节有关动力学的大学物理课,但即使对于文科生来说,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电磁力的极性和物质宏观电中性的特征,被曹则贤戏称为“美女被路人吸引”“一个分正负、分男女的世界,在一定范围内双方必定是相对均衡的”;粒子“自旋”的群体性特征,被他用“人的脾气好坏、政治觉悟高低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有所体现”形容得通俗易懂;夸克的“色荷”不外露,正是人类色情、权力隐蔽交易现象的“物理对照”;异性电荷相吸的“底线”,是在警示夫妻两人即使关系再好,也要把握分寸和距离……曹则贤风趣幽默地解释,引得在场听众笑声阵阵。

粒子的标签与人的特征有如此高的“契合度”,那么人要展现或是提升魅力应该从粒子世界获得什么经验呢?“就像粒子的韵味潜伏在亚原子层次,人的韵味也是来自骨子里,体现在一颦一笑的细节上。”曹则贤讲述了伏尔泰的情人、翻译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法国女哲学家milie du Chtelet,以及因不能劝阻丈夫在战争中使用氯气而饮弹自尽的女化学家Clara Immerwahr的故事,他说,真正的美丽和魅力来自灵魂和基于品位、德行的价值判断,“她们是有灵魂的女性”。

“在平静中追求,在客观中发掘”,一位女老师分享了她听完讲座后的感悟。也正如曹则贤所倡导的:“科学不能保证你幸福,但科学可以让你学会理解。”

“人情即物理”

“当时我在做应力屈曲(stress buckling)的研究,其中关于球壳怎么开裂皲裂、上面怎么长斑点的问题,其实与人脸上长皱纹的道理是一样的”,曹则贤回忆开办讲座的初衷时表示。这项材料应力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受物理所妇委会的邀请进行分享,“她们说皱纹是女同志最为关心的问题”,于是便有了第一讲——2008年的“皱纹之美与尊严”。没想到这场被称为“开玩笑”的报告,却非常叫座。于是,此后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曹则贤都会举行一场与生活或情感有关的讲座。

2009年基于电磁学和等离子体物理的《活在极性世界》、2010年关于语言与文学表达的《谁引诗——情到碧霄》、2011年谈少体与多体现象的《婚姻——个体的社会问题》、2012年基于天体物理的《天遇》、2013年从空间几何距离反观人与人之间分寸把握的《看那距离》、2014年基于时间概念以及生长—衰减现象的《作为时间函数的情感生活》……每一场讲座,除了在物理所有着很好的反响,在中国科学院其他院所和清华大学等高校也获得了诸多好评。

在曹则贤的这些报告里,不只有专业的物理学公式和定理,也容纳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名人趣闻。他旁征博引,给人们理解情感提供了全新视角。但曹则贤却一直强调这只是“严肃的玩笑”。

如同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座开办10年来,对曹则贤来说,也有着同样大的收获和感悟。近年来,除了科研和教学工作,他还不断发表科普文章,出版了《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物理学咬文嚼字》,还翻译了《至美无相:创造、想象与理论物理》等科普图书。曹则贤认为,正是作报告时深入浅出地剖析,为自己在科普文章与图书写作上“贡献”了无数的灵感,也时常会解开伏案深思许久的困惑。“就像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过的:‘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去开一门这个领域的课程。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

“人情即物理,用科学帮大家去看感情的问题,虽然不是具体的解决措施,但可以让你看清楚,不过有时候还不如不清楚呢。”不比科学需要严谨和缜密,曹则贤建议大家在情感上可以时常犯点小迷糊,不必那么较真儿。

当提到为何会用物理学视角反观人类情感时,参透了物理学奥秘的曹则贤回答说:“万物一理!人类的现象,说到底不过就是物理体系的行为嘛。”

曹则贤研究员举办讲座

科学传播应该更关注科学本身

有位学生曾这样描述对“曹老师”的印象:在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暑期学校有幸听到了曹则贤老师的报告,我备感幸福。虽然他经常自我调侃,但是有实力而谦虚之人总爱将他可爱的那一面表现出来。这位“黄老邪式”的人物,除了用渊博的科学知识征服学生,更是用风趣朴实的人格魅力“圈粉”无数,甚至被人乐道为“反差萌”。

曹则贤兼具传授知识与讲故事的授课风格,与其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息息相关。1992年,他赴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校附近的村庄里就住着洪特、莫托等大物理学家,曹则贤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学问是由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做出来的,科学是逐步演化而来的,它本身就充满故事”。

把科学“玩味”得如此妙趣横生,也让曹则贤在科普界声名鹊起。

在他看来,科学弥漫于整个社会,科学传播(科普)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一棵桂花树,树上开满了桂花,香气就自然地往外飘了,从而影响了别人。”曹则贤觉得,有了科学,才有传播。他提到我国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一不谈科学内容,二不谈科学研究方法,三不谈真正的科学精神。“一句话就是不关心科学本身。”

曹则贤反对当下科学传播过分关注科学以外的东西。“我们从居里夫人的宣传中得到她的形象,就是她如何努力,不停地用一根棍子搅拌沥青;多么爱国,用祖国波兰的名字来为发现的元素命名;道德多高尚,对发现的镭元素没有申请专利,在一战中上战场参与伤员救护”,他认为这些并无错,但大众更需要了解的是,居里夫人为了获得放射性物质是怎样选择矿物的,她是如何做化学分离的,如何判断分离出的物质其放射性是越来越强的。

曹则贤对“科学传播热衷于凭借自己的想象给科学家形象附加很多高尚品格”的现象也表示质疑。也正因如此,他的科普充满故事,但绝无虚构想象。“我希望科普工作能够让受众看到真正的科学、科学家和科学精神是什么。只有关于科学家的心灵鸡汤和道德情怀对于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可能不够,可能我们还是应该花点时间谈论科学本身。此外,我也想传达一个事实,即便是最高深的学问,也总有一角是大众都能理解的。”曹则贤说。

在他看来,只有成就足够高、理解足够深的专业科学家才可以做科普,“我只是把自己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困惑和一点心得写出来,并分享给大家而已。”曹则贤很谦虚,“我根本没有做科普的能力。如果我的文字确实有一些科普的作用,我会感到很高兴。”

如今,曹则贤虽已一头白发,但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课堂上不但对古文经典信手拈来,对时下潮流热词也是如数家珍,用其同事的话说,“曹老师内心充满着对生活的激情和骚动。”

曹则贤研究员接受采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