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10 19:55:09
选择字号:
科研经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自主调剂项目预算,自主确立劳务费比例,自主安排人员绩效奖励,自主支配项目的结转结余资金,自主管理差旅费、会议费标准、自主使用横向资金,自主转化科研成果……被科技圈称作“11号文”“64号文”“50号文”的指导意见持续关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在此推动下,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改革政策相继出台。

科研人员面对经费时常“爱恨交加”:总是需要想很多办法,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用上经费去追逐理想,展开科研进程。而在去年7月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已经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建议。

8个月过去了,时间不长也不算太短,科技界是否已经普遍享受到政策红利?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又遇到什么问题?如何通过制度让经费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来听听圈里人怎么“吐槽”。

趋势: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以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交流费合并预算、打通使用为例,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浥东认为,在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科研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是少不了的,这项改革措施执行以前,相关复杂的财务流程给科研人员造成了不小压力。“过去是科研人员还要当会计。现在‘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再加上一些单位开始试点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这些改革一定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

李浥东认为,北交大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做出了尝试:“直接经费放宽了权限,间接经费管理当中也给予课题组更多权利,总体来讲,经费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再如预算调整权限,由5%提到了10%,“虽然只是5%的调整幅度,但多数情况不会发生特别大的预算调整,可能稍微调一下,10%对于个人来讲已经足够了,老师们不用因为几万块钱跑一大圈流程,耗费一两天的时间了”。李浥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过去申请到项目,没有办法给博士后、访问学者、科研助理这些岗位发放劳务费,现在劳务费范围放宽,对于团队建设是非常好的事。”总结下来,李浥东认为,改革前是人围绕经费转,改革后的经费制度是以人为中心。

处处体现了不信任

数据堂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肖永红曾在科研单位有过近6年的工作经历,申请过不少项目,在不久前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组织的一场讨论中他表示,当时的感受是,相关财务制度处处体现了对科研人员的不信任。

创业后的肖永红转变角色,为科研用户提供数据,他发现一个不合理的现象:科研管理机构更愿意支持用户将科研经费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上,而不愿意投入到类似数据或所需的云服务产品上面。“这体现了一种重‘硬’轻‘软’的经费管理导向,它并不符合当下科研过程的一些真实需求。”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晓轩,也列举了一些影响重大的改革政策,不过他表示,对于五六年前他参与的一项关于科研经费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目前改观不大。“例如‘50号文’提出的差旅、会议、国际交流费用的打通使用,实际上,很多科研院所并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去修订财务制度,而是继续沿用原先的规定。”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为了能从财务部门支出2016年的年终奖,许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还是需要想很多办法出来。

李晓轩指出,预算过细过严刚性又很强,各种检查、评估频繁,而且,很多时候科研方向跟着项目、经费走而非围绕研究兴趣展开,这些现象时至今日仍对科研工作产生很大束缚。

拿什么让经费更“可爱”

面对让人“又爱又恨”的科研经费,科技圈希望它更“可爱”些、能更有力地促进科研进程,做出了许多思考与建议。

肖永红提出一种“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参考模式:在给企业投入资金前,投资方会对企业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资金投给你后,则对经费使用给予充分信任,定期检查工作效果。这个模式在商业领域很成熟”。对应到科研领域也许不能完全套用,但应体现对支持对象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在放与管之间找到平衡确实是个“技术活”。李浥东道出了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政策赋予我们一些自由,但显然不会是无序的自由,监督监管同样应当重视。目前‘自由之后’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如果不明确保障范围和机制,自由的步子不会迈得很大。”

“经费改革还有许多方面没有到位。”但李浥东仍然感到乐观,“特别好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所有人科研经费理念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势不可当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