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笑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5 9:38:50
选择字号:
做环保要热情,也要家庭

 

■莫笑鸾

12月13日,腾讯网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中,以题为“藏族汉子四年不顾家,黄河源头捡垃圾”的图片讲述了一位名叫华青杰的藏族汉子对环保的一腔热情与践行。

阿尼玛卿地区是黄河源头主要的水源之一,拥有丰富、珍稀的生物资源,也是藏区历史最悠久的神山之一。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来这里的游人以及朝拜的人越来越多,食品包装、塑料瓶、废弃的氧气罐、坏掉的衣裤、铁皮烟囱、粪便等垃圾日积月累,对阿尼玛卿的河流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几年来,华青杰一直在阿尼玛卿东部的东倾沟乡和十几个牧民自发开展环保活动,捡拾游客遗留垃圾,保护神山的秀美风景,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和敬重。

其实,像华青杰这样的环保卫士,在中国并不在少数。有的人一直默默无闻地坚持,有的人带动了一批人加入环保领域,还有的人组建了相应公益组织获取资金的支持以求持续生存和发展……但无一例外,这些人首先都有对于环保事业的热情。

因为任何事情,如果缺乏了热情,很难形成专注力。倘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可能半途而废。而这些对环保充满了热情的人或组织,多数都能一直坚守,并逐渐成为政府对环保事业的有益补充。

不过,只有一腔环保热情,似乎并不能长久。“开始势头过猛,后劲不足,最后不了了之”的局面,也时有发生。

笔者注意到,华青杰做环保公益是赚不到钱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家里的牛羊,靠妻子、妹妹、妹夫轮番管理。“如果不是现在的生活好了,也没法子花这么多时间做公益,家里人也不会答应的嘛。”这是华青杰的回答。

如果十几年、几十年为了环保事业,而忽视对家庭的责任与奉献,华青杰是否依然能够坚持下去。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环保事业与家庭生活彼此协调平衡,这样才能长久地发展。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再者说,环保事业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战斗”,从事环保的人也不应该就甘当“苦行僧”,只有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机制,把各方环保力量有机汇聚起来,并让链条上的利益攸关方受益,我们才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科学报》 (2017-12-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