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瑛琦 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2 10:31:24
选择字号:
武文颖:翻转课堂让人“又爱又恨”

 武文颖与学生交流。

■本报通讯员 李瑛琦 记者 温才妃

“每周不断坚持的精读与泛读,让我从内容分析法的门外,推开了大门,甚至可以摸索着走进门里。这些进步使我欣喜若狂,也仿佛染上了‘职业病’,论文会随身携带,随时与同学展开讨论,看到一篇论文还会不自觉地‘找错’……”

“新闻理论与研究方法这门课其实很‘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献压力。中英文双语、简繁体结合、图表数据眼花缭乱,每看一篇文献都有一种痛恨自己学业不精的感触。”

这一门被学生们“又爱又恨”的《新闻理论与方法研究》课程,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课程,其授课教师是新闻传播系主任武文颖。

“翻转”不“逆转”

“历劫成功,飞升上仙。这个过程与其说是教师严格,不如说是教师带领我们对自己严格。”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吴丹这样形容武文颖的课堂。

在课前,武文颖会针对班级建立“新闻理论与研究方法”QQ群,在QQ群里布置由她挑选的两篇精读学术论文。全班16个人分成8个小组,每周的课程之前还会由一个小组推选两篇泛读文章上传至QQ群里,这样由两篇精读论文和两篇泛读论文组成了本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四篇文章将分配给两组学生,制作PPT进行讲解汇报,其余学生撰写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不代表要逆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代表没有教师的约束。教师是师傅,领路人的角色必须要做好。”武文颖如是说。

武文颖将小考引入课堂,每堂课伊始,通过对四篇论文关键内容的考察,检验学生在课外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她看来,这种几乎被人们摒弃的考核方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哪些内容已学会、哪些内容通过自学可以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指导学会。“这种检验也是在尊重学术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自我要求的一种方式。”

做“教练”不做“圣人”

“这门课是对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等现象进行改变的一种尝试。”武文颖在美国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她看到了东西方教学模式的差异,回国后决心改革。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结构优化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其中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让老师做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做讲台上的‘圣人’。” 武文颖在谈到这门课程的改革时说道。

她前前后后用了大约五年时间,研究和构建“翻转课堂”。她设想的课堂模式是,教师采用协作教学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个性化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问题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如今已大致上实现。

而当前,信息化环境也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据武文颖介绍,学生首先通过数据库、互联网去搜索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学习本学科必须掌握的相关研究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新闻传播学实验平台,做到课堂上师生同步界面,软件同步操作。

促进教改内涵式发展

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否受用呢?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学研究生于晓芸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自己:“这门课除了‘痛’,更多的是‘快乐’。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自主研究能力的同时,还在攻克一篇篇晦涩难懂的论文后,内心充满了获得感。偶尔会抱怨、喊累,可是又必须承认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在学术研究上有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学生的反馈让武文颖感到欣慰。在她看来,“对于现在的新闻理论教育来说,研究生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学生在本科阶段完成了本学科的大部分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又与本科阶段有着较大范围的重叠,这就导致学生会从心理上轻视。所以,教改的目的不是外延式,而正是内涵式,如何让学生在重叠中加强,在课堂中收获新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今,“翻转课堂”已经成立了课题组,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新闻传播学实验平台开展授课。武文颖满怀信心地说:“有着广泛有效的实践应用前景的‘翻转课堂’将在精英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也将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科学报》 (2017-12-12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