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6 19:13:49
选择字号:
让城市像弹簧 中外专家呼吁韧性城市建设与行动

 

12月初的厦门依然如春日般温暖,在该市主岛外集美新城杏林湾畔水天交接处,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直耸入蓝色天际,又倒映在与天空同样蓝的杏林湾里。其中的几栋高楼属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所)。这个刚度过10岁生日不久的研究所近日见证了全球城市健康发展的一次盛会。

“在亚洲地区创建40个韧性健康城市示范区,并由此形成扩大效应,到2022年在全球形成200个韧性城市,到2030年在70%的全球城市地区运行该模式,改善50多亿人的生活。”12月2日至4日,未来地球科学计划健康知识与行动网络国际研讨会在城环所举行,来自亚、欧、非、拉等洲10余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城市代表共同达成上述目标。

与会专家讨论了在城市环境下改善健康的挑战,并呼吁将相关科学知识转向有效行动作出应对。“这次活动的参加者代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他们带来了各自所在学科领域的见解,有助于在全球形成多学科协同、跨部门联动的创新合作方式,从而产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强大变革推动力。”城市所所长朱永官说。

增强“韧性”

4日上午,在从杏林湾到厦门主岛的大巴车上,Stephen Passmore给记者举了个“韧性”城市的例子。这位来自英国慈善机构生态轮回信托公司的研究员曾在拥有3500万人口的日本东京住过3年,他认为那里十分“不宜居”,但其建筑却可以让市民遇到7级地震时不会惊慌失措;相比之下,意大利这两年发生的6级甚至是4级地震却造成了大量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

“所谓韧性城市就是像弹簧一样受压之后可以恢复的城市。”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朱永官如是解释。从地震、洪涝到空气污染、垃圾围城,“韧性”涉及与居民健康和福祉相关的各个方面。

而且这种“韧性”是可以“触摸的”。朱永官举例说,它可以更快地消纳大雨积水,避免“城市看海”;在面对诸如去年给厦门带来102亿元经济损失并造成生命伤亡的“莫兰蒂”台风时,也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

“从社会学上讲,‘韧性’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包容共同发展、共享健康发展成果;同时是可持续的,保证当代以及今后人的共享。”奥塔哥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及新西兰可持续城市中心主任Philippa Howden-Chapman表示。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诸如洪涝、病原菌繁殖、疾病传播等许多类似问题,不同国家在考虑治理方式时要有相互学习的机会。

目前,专家组正在制定韧性城市相关指标体系。但他们指出,由于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都不相同,除了设定全球性目标之外,在实施过程中更需体现区域特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各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士联合起来做这件事。

整合行动

“关注整体城市的健康和福祉,系统方法和思维非常重要,过去往往采用部门分隔的方法。而系统则是要整合不同的学科和技术,强调不同部门的协作。”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委员会前主席游建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而倡导韧性城市建设的韧性经纪项目正是如此。这个由生态轮回信托在2011年左右自助的项目旨在将城市政府、学界专家以及私人领域联系在一起,整合公共和私人领域的资金,提升健康城市发展决策制定,实现从知识到行动的转变。“我们非常高兴能在厦门与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城环所等科学机构合作探索韧性城市,这对于未来全球健康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研究者Scott Williams说。

在朱永官看来,这与中国目前非常倡导的“PPP”(即公共—私人—伙伴合作)模式相一致,可以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员关联起来,服务于所有公民。“其实,在调动私人参与方面,中国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它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全民健康。”Howden-Chapman说。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会议整合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的知识,而是包括来自不同大陆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国际科联“城市健康与福祉”全球科学项目主管Franz Gatzweiler说:“这有助于把全球各国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建设韧性城市。”对此,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副院长Manuel Limonta-Vidal也认为此次会议“充满了热情和期盼,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球经验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厦门作为韧性经纪项目的区域枢纽,将带领亚洲地区40个目标城市的建设,这有助于让厦门乃至中国在城市转型发展的科学方法上成为领舵者。

“中国的城市化最具革命性,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过程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游建华说,但此过程中也存在污染、垃圾围城等城市病问题。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世界上最好的经验和措施,避免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加速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

“我们应该承认,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健康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人类是故事的演讲者,我们可以在此次建立的从知识到行动的网络平台上分享各自城市和地区的故事,从而勇敢地探索健康城市,让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Gatzweiler说,不仅强调GDP,更强调以人为本的健康发展。

Limonta-Vidal表示,世界上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即便是萨尔瓦多这样的小国家也有优势可以分享,这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据悉,本次会议得到国际科学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会议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委托的全球科学项目“城市健康与福祉系统科学”国际项目办公室筹划组织,由城环所承办(亦为该科学项目的国际办公室驻地)。“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项目得到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的资助。

然而,从知识到行动、从科学到决策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朱永官表示,只有通过各方对话对话、集合更多的智慧才能让决策更加科学。“现在,我们正在探索这样的机制。”他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