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兆炜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7/10/13 15:15:42
选择字号:
航天科技集团圆满完成天舟一号任务收获与展望

 

9月22日18点左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在地面遥测指令的控制下,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受控离轨,进入大气层烧毁,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画上了完美句号。
 
三大挑战 六个首次
 
“天舟一号此次任务包含了建造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是未来空间站运行的基础。”正如天舟一号总设计师白明生所说,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正式组建前的最后一次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天舟一号承担着“开路先锋”的重任,在面对任务状态新、技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三大严峻挑战下,取得了“六个首次”的佳绩。
 
白明生介绍,首先,天舟一号首次在轨实施了飞行器间推进剂补加,天宫二号圆满实施了我国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并开展了多次推进剂补加试验,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在能源供给问题上的最后障碍。
 
二是首次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实施飞行控制,将原本在地面或海上的测量系统“搬”到了天上,实现了对航天器在轨飞行的关键事件的全程跟踪,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
 
三是首次大规模使用了七大类国产新研核心元器件,加速实现了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将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关键命脉牢牢握在手中。
 
四是首次开展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和空间站的整体效能。
 
五是首次搭载了多项空间应用与技术试验载荷,所搭载的几十台载荷设备在轨表现良好,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试验。
 
六是首次实施主动离轨受控陨落,既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又避开离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贡献。
 
打造创新主力军
 
在天舟一号闪耀的成绩背后,一支载人航天创新主力军的成长更是令人欣喜。通过艰苦攻关和实战磨砺,天舟一号、天宫二号团队从新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铁军,挺起了中国载人空间站加速建设的钢铁脊梁。
 
“尽管载人航天任务保持着100%的全胜战绩,但仍要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次新任务,以‘首飞、首战’的标准和行动来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打造让自己、让祖国和人民放心的航天器。”天舟一号总指挥金勇的话成为研制团队的行动标尺。
 
天舟一号研制、发射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众多,如何让这部“万人一杆枪”的马达高速运转起来事关任务的成败。金勇带领团队大胆进行管理创新,推进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把计划与技术和质量进行融合管理,建立了综合计划流程体系,团队牢牢抓住质量、计划、技术、元器件、设计这五大要因,持续完善责任制,通过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筑牢了成功的基石。
 
“多付出,没别的招”,这是白明生六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此次天舟一号研制团队大部分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如何让队伍在干中学、学中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为了白明生的攻坚重点。
 
天宫二号是天舟一号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功臣,产品的质量水平成了天宫二号的重中之重。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对此感触颇深,“干航天做事情一定要做到严慎细实,每个人的工作都必须做到‘零缺陷’,这样才能确保产品不带隐患上天。”
 
天舟一号、天宫二号研制团队把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落脚点,把加强试验检验作为发现隐患、解决问题的利器,以“首飞、首战”的标准和行动来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加速空间站建设步伐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对于实现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可以预见,我国已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将迎来批量化研制、密集发射的任务高峰。
 
“天舟一号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对空间站的运行建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成功显著加快了工程推进步伐。”正如我国载人航天界权威人士所评价的那样,天舟一号的落幕不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休止符,而是奏响了中国人向浩瀚宇宙进发,实现太空筑家千年梦想的冲锋号。(郭兆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