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凤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24 18:14:50
选择字号:
马爱民:市场机制也能助力温室气体减排

 

日前,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虽然各方分歧不断,但大会仍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目前,追求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行动。根据《巴黎协定》,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发布会上指出。

实际上,中国在过去5年中一直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应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落实减排承诺,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据报道,在“十二五”期间碳强度下降了21.8%的基础上,中国又提出“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采取多项措施,其中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确定将碳定价作为减排的重要手段,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信号,即碳排放量必须减少。”马爱民说。而且,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是利用市场机制减排的重大举措。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一项复杂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出台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可靠的交易系统、开展扎实的能力建设等。马爱民提到,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制度、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低碳发展意识、提高企业参与碳市场能力方面取得很多进展。

“目前,我国碳市场建立已准备就绪,但从国际经验、交易试点等方面看,未来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后,覆盖面将更广、参与企业更多、情况也更复杂,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艰巨的任务。”马爱民说。

“而且,在这样一个新生市场,碳价无疑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点。中国碳论坛的调查显示,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非常关注碳排放成本。”马爱民提到,碳价是企业执行自主减排和开展市场交易,以及政府作出碳排放总量设定、分配办法的依据。

针对种种问题,近年来,主管部门不断强调碳市场平稳建设的要求,并强调应坚持先易后难原则,避免定位过高和出现炒碳价问题。“从长远来看,有必要研究合理的碳价形成机制,包括适当的市场调节机制,以积极增强市场参与者的能力。”马爱民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