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杨志群 方玮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13 21:30:53
选择字号:
卢永根院士:无言行动诠释人生意义

卢永根院士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这是一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8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说的话。他用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一生节俭

捐出毕生积蓄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今年3月,卢永根撑着孱弱病躯,在夫人徐雪宾的陪伴下,把一生积蓄8809446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叮嘱说,这笔捐款要用于奖励农学院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这是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厉行节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华南农业大学辅导员、校团委团干部韩硕在就读本科期间曾以学生志愿者身份结对帮扶卢永根夫妇。他告诉记者,卢永根家中陈设非常简朴,至今还用着老式收音机,“有一次收音机坏了,老人家拜托我请人帮忙修理,而不是另买一台。”

只要不外出,中午下班后卢永根就会定时出现在饭堂,和师生们一起吃饭。很多华南农业大学师生都能在学校饭堂见到卢永根的身影,知道他爱吃青菜配蒸鱼。身为中科院院士,卢永根自然有许多飨宴的机会,但他都婉拒了,理由就是:节俭。

前几年,他的同事学生看到卢永根年纪大了,建议请个保姆,有个照应,出门叫上学校配的专车,保障安全。还没听完,他就直摇头,然后继续“我行我素”:背个挎包、头戴遮阳帽,缓缓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车,一旦遇上大雨,就摞起裤腿,趟着雨水回家。

信仰坚定

鼓励恩师丁颖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永根祖籍广州花都(今广州市花都区),1930年生于香港,从小在香港接受教育。1941年,就在卢永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香港沦陷,卢永根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

在乡下时,卢永根亲眼目睹日军凶残,也体会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在乡下待了将近两年之后,卢永根返回香港读中学。

1947年12月,卢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并积极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8月9日,年轻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高中毕业,党组织决定安排卢永根回内地,到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到广州去迎接解放。他说:“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生活回内地?主要是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

在华南农学院里,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丁颖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水稻育种领域便有“南丁(颖)北赵(连芳)”之称。卢永根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今华农前身),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

1953年8月,卢永根大学毕业,党组织安排他留校任教。丁颖是卢永根的恩师,是他学术上的领路人;在卢永根的鼓励和支持下,1956年,丁颖以68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广州地区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这些特殊经历,使卢老坚定信念、坚定信仰,保持了共产党员的良好习惯。”华农农学院副院长孔琴说,在卢永根的要求下,作物遗传育种系党支部有一个严格规定,所有党员每月按时缴交现金党费、过组织生活。

今年3月,“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华农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3天,“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专题组织生活会。

“听完习总书记的报告,我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卢永根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无论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身处逆境的时刻,始终坚信,要把一生献给祖国!

践行诺言

“卢永根精神”令人敬仰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近5年,卢永根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他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这就是一位农业科学家的赤诚之心、家国情怀。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发挥“拿来主义”,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13年间,他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回忆,卢老担任校长期间,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破解人才断层困局,破论资排辈风气。

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农原校长骆世明、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泰岭等,分别成长为政界、学界的优秀人才。

“在那些难以被人看见的日日夜夜,他逐步为学校长远发展铺就了道路。”当年被破格晋升的华农原校长骆世明深有感触地说,在担任校长期间,卢老坚持不坐进口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从政。

卢永根一生从事科研、做过教授、当过校长。可无论职务如何改变,卢老始终遵循“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用以处理党员、校长、教授三者间的关系。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他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这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身上应有的品质、责任和担当!”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不无敬意地说。

而今,卢永根的治校和治学理念已经融入华南农业大学的学校精神,而他本人,也成为师生们最宝贵的财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