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10:12:37
选择字号:
百货,百年:零售行业的一部发展史


 

当人们正期待11月11日零点钟声响起所带来的网上购物狂欢之时,却总有一部分人坚持要去百货大楼寻找当年那种久违的购物感觉。

时光退回一百多年前,1900年,俄国人在中国哈尔滨开设的秋林公司,被认为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店。之后,1917年10月20日,国内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在上海正式开张。开张之日门口拥挤不堪,商场里人声鼎沸,所在的南京路甚至都一度发生交通堵塞。

百货百年,不仅是零售行业的一部发展史,也浓缩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诸多变迁。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无所不有的百货商店

提起百货大楼或者百货商店,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为什么偏偏是“百货”而不是“千货”“万货”呢?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在一个小镇街头看到一家店铺,招牌上写“万货全”。乾隆走进去,跟店主说要买一个黄金做的粪叉。而这显然是不可能有的物件,乾隆反问店主:“你不是叫万货全吗?”

店主自知名号太大,便请乾隆起个字号,自此得名“百货全”。传说这正是百货店的来历,虽然不是“千货”“万货”,但仍指货全之意。事实上,中国百货商业的诞生早于百货商店,“京货店”“广货店”“京广杂货店”“洋广杂货店”都是百货商业的形态。

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张少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关于百货商店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理解,涵盖百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狭义指的是百货批发和零售,而一般大多说的重点是零售。”

百货商店的英文是Department Store,字面翻译就是部门商店,可解释为有很多专业商品部门构成的商店。法文的Grand Magasin,则与中国的“百货”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意是大商店,指综合性的大型零售商店。

中国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对百货商店的定义为:“在一个建筑物内,经营若干大类商品,实行统一管理,分区销售,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同一建筑物、商品分区分类、自主购物,听起来和当代人习惯的购物中心并无区别,那么百货大楼和购物中心究竟有何不同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零售中心李飞教授等编写的《中国百货商店演化轨迹研究》一书中指出,目前中国的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趋于雷同。

“购物中心的典型特征是经营商业物业和商业场景的打造,而百货店的本质是经营商品而非物业。但是由于一些百货商店与供应商采取了联营的方式,自营比例变低,联营比例超过了80%以上。联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品牌供应商在百货商店中开设专柜或者专卖店,配备自己的导购员,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百货商店缴纳费用,这样就使中国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出现了雷同化现象。而这也是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特征。”

百货大楼的黄金年代

关于百货商店在全球的诞生时间,学界比较公认的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西洋两岸几乎同时出现:美国芝加哥的马歇尔·菲尔德、纽约的梅西和罗德泰勒,加拿大多伦多的伊顿,英国伦敦的怀特利,法国巴黎的卢浮等。

“根据零售生命周期理论,零售业态的演化经历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这四个过程。西方的百货商店,在20世纪的中后半已经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张少辉指出。

李飞等人对中国百货商店的演化阶段作了如下划分:1894~1949年为导入期,是中国百货商店的萌芽和产生阶段;1950~1995年是成长期,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危机和战争结束,中国百货总公司成立,百货商店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利润率达到较高水平;1996年之后进入成熟期,至今仍处于这个阶段,并且将继续在这个阶段停留一段时间。

1955年9月25日,北京市百货大楼开店营业,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它不仅是如今的北京王府井百货的前身,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

作为当时北京规模最大的商店,北京市百货大楼比东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东华门大街上7个百货的面积总和还大上两倍,能同时容纳一千名售货员、上万名顾客。开业当天,客流量达到了16.4万人次,以至于闭店后,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

在计划经济年代,百货大楼是唯一一家被批准,享有全国采购权的零售企业。不仅能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货,甚至还能销售国外的进口商品。也因此有这样的说法:“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1963年生人的刘宇是一名地道的老北京,提起百货大楼,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己的童年偶像是一位“甜蜜男人”,北京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有“一抓准”美誉的张秉贵。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算起账来也是神速,被称赞为“一口清”,顾客即使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也能一边称糖一边心算,顾客一选完就能报出价格。售货变成了艺术,张秉贵售卖糖果甚至被称为“燕京第九景”。

“如今的百货大楼一层仍设有张秉贵纪念馆,偶尔看到都感慨万千。想起很多过去的事情,虽然艰苦,但弥足珍贵,再也没吃过那么甜的糖了。”刘宇感慨道。

1991~1995年被看作是现代百货商店的发展期,也是中国百货商店的黄金时代。根据中国百货商店百强的数据统计,1994年百强的纯利率曾超过10%。而在1995年的中国零售百强排行榜中,95%都是百货商店的业态。

未来实体店会消亡吗

“随后,一些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亏损或者微利经营的状况,甚至也有大型百货商店关门倒闭,大量的百货商店开始进入转型调整期。”张少辉介绍说,“再后来便是网络电商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其发展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百货行业开始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战略调整。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中国百货商店很可能迅速进入衰退期。”

未来实体的百货商店会消亡吗?eBay全球市场总裁维尼格认为并不会,而是会进行转型和升级。因为实体商店会满足人们娱乐和参与的需要,除了可以作为提供购物体验的场所,未来还将成为配送和交付中心。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商品陈列展示只占有很小的空间,仓储和库存占有较大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购物。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也不再只把百货大楼或者购物中心看成一个买东西的地方,而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周末逛街”逛的很可能不是“街”,而只是某个大型商场。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逛”和购买,也包括吃饭、喝咖啡、看电影,甚至画画、插花、理发等休闲活动。而原来习惯在百货大楼购买的物品,都可以通过网络购物解决,不仅免去了手酸胳膊痛的苦恼,而且可能更便宜实惠。此外,还有一些人将实体店当成了试衣间,去实体店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试穿、试戴,然后在网络购物平台买入同款但却低价的商品。

关于未来零售业态的演化,张少辉比较认同荷兰人科尔·莫伦纳的观点。莫伦纳人为,世界零售业的演化分为三次革命,分别用1.0、2.0和3.0来代表。在零售1.0时代,消费者从本地商店或者工匠手里购买商品和服务,商品有时是现货供应,有时是手工制作。零售2.0时代为无店铺零售,出现了邮购公司、门对门销售等销售形势,基本为制成品。零售3.0时代,购物者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之后进行购物,从网络上搜集信息,再去商店实物验证,最终决定网上购物还是商店购物。

“未来或许正是3.0的时代,网络购物和实体商店相融合,但无论是网络和商店,都要以顾客为关注点,提供愉快的购物体验。百货商店的转型升级也是如此,需要进行线上线下、跨渠道跨形式的整合。”

《中国科学报》 (2017-11-10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