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8 14:44:49
选择字号:
灵宝古枣 千年飘香

 

“黄河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庄里荡漾着滚滚绿浪,最美不过枣花飘香,最美风景杏儿金黄,美丽乡村,乡村美丽,你是我美丽的家乡。”一首《美丽乡村》唱出了川塬古枣林的风光迤逦。

川塬古枣林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名气源远流长。2015年,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成功入选农业部公布的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首个入选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现属于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龄悠久,源远流长

灵宝川塬古枣林主要分布在函谷关周边沿黄河的几个乡镇,从西边的故县镇、阳平镇、西阎乡、函谷关镇一直到大王镇,绵延20多公里的枣林是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100年以上的古枣树就有34.7万多棵,其中,大王镇就有33.5万多棵。

灵宝川塬古枣林由明清古枣林和古枣树群落组成。其中,明清古枣林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函谷关和中华民族摇篮的黄帝铸鼎塬及其周边的5个乡镇,枣树品种为著名的“灵宝大枣”。古枣树群落零散分布于全市居民的房前屋后,枣树品种则以历经数千年传承的地方品种“小灵枣”为主。

大王镇是灵宝大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镇共有大枣2万亩,其中明清古枣林4000亩。其中的后地村拥有500年以上的古枣树59619株,拥有300~499年间的古枣树3445株,拥有100~299年间的古枣树2343株,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具极大的生态价值。

实际上,灵宝川塬古枣林已有5000年种植历史,并有1800余年利用记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据《三国志》记载,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灵宝当地就大量种植大枣,五谷歉收的情况下,大枣还是士兵吃的军粮。在宋朝时,大枣已成为当地主要名土特产之一。

早在数千年前,大枣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救灾食物;而作为重要的园艺作物,其在2000多年前已形成的蔬花技术、株行距技术等仍是目前国际园艺生产最重要的技术;其地方品种特有的根孽苗、防风固沙、抗旱耐涝等特征,则为当地品种种性的保持和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

长久以来,古树伴着黄河,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变迁。地处中华民族发源地、中华道教文化发源地和古代主战场,又赋予灵宝川塬古枣林以独特的文化、军事和医药价值。

据了解,著名的《道德经》便产生于该遗产地中心的函谷关,铸鼎塬承载着中华民族起源的符号;作为战时屯兵主要场所的古枣林和战时优良薪柴,赋予了明清古枣林特定的军事价值;历代积累下来的枣医药和养生文化则成为中华医药的重要部分,而灵宝枣的特有医药功效又赋予该项遗产以独特的价值。

“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大规模地保存下来,其生产、生态、军事、文化价值都非常高,这是灵宝古枣林能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主要原因。”著名农业技术研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瑞法说。

“一枝独秀”吸引无数游客

灵宝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枣产地,与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

灵宝市的文化保护学者张怀生表示,灵宝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别是黄河沿岸多为沙质土壤,有肥沃的泥沙土质和浑浊的黄河水做底料,使得灵宝大枣成为“一枝独秀”。

灵宝大枣不仅果大、皮薄、核小、肉厚、味道鲜美,而且有着极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富含磷、铁、钙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气血、润心肺、补肾胃等,深受大众喜爱。

连鲁迅先生也对灵宝大枣赞不绝口。《鲁迅西行记》中记载,鲁迅称赞:“灵宝大枣品质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在灵宝当地也流传着“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每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顺口溜。

当地村民对这些枣树十分看重。比如,后地村的房子和院子并不规则,都是绕着枣树建造。“我们这儿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绝不允许任何人毁坏枣树。”后地村支部书记樊国正表示。

据了解,大王镇以大枣为生的农户将近30%。“我们把枣树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是因为我们以枣树为生。”后地村村民苏秋苗说,她家共有33亩枣树,其中冬枣树23亩,普通枣树10亩,这10亩中有4亩是古枣树。

近年来,后地村不断延伸大枣产业链,大力支持大枣饮品公司、大枣加工厂、枣业试验示范基地等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枣栽培、加工、销售发展迅速,村民也逐渐富了起来。

“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古枣飘香,也引来了无数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周边地区和城镇的骑友们经常光顾此地。周末,古枣林更是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出游的好去处。

“我们这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高峰期每天不少于一百辆车。”村民张建弟说。如今,他的25亩枣园成了“摇钱树”。

当地政府把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业融为一体,打造灵宝大枣品牌,加强古枣林保护和利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新路。(张晴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11-08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