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网站 发布时间:2017/10/27 14:10:04
选择字号:
偏振观测进展国际研讨会举行

 

10月24日,第一届“偏振观测进展国际研讨会”(APOLO2017)在安徽合肥开幕。来自14个国家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学者50余位。

APOLO2017面向未来几年国际上众多偏振卫星的规划和新型偏振技术的发展,是国际卫星偏振观测系列研讨会的首次会议,其目的是促进国际上偏振遥感观测和反演技术的全面交流,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

此次研讨会由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共同主办,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承办。法国里尔大学教授Oleg Dubovik、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教授Hal Maring和Michael Mishchenko、法国空间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Tabary、欧洲气象卫星组织教授Bojan Bojkov、遥感地球所研究员李正强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在开幕式上,Oleg Dubovik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偏振卫星遥感技术的探测能力和应用潜力,同时指出推动深入合作交流是此次会议的重要精神。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对来自各国的科学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期待参会者可以通过此次会议进行技术的共享交流。安徽光机所副所长郑小兵表示,安徽光机所在偏振探测和偏振航天传感器研制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希望能与国际先进机构展开多方面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偏振遥感技术的发展。

会上,Michael Mishchenko作题为“偏振辐射传输理论研究进展”的大会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偏振探测机理和辐射传输理论,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和预测。

开幕式后,EUMETSAT、CNES、NASA等国际机构应邀介绍了近年来在偏振观测和大气遥感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最新进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发展新型偏振探测遥感器和算法模型,目前正在实施或已经规划了多项相关卫星发射计划。安徽光机所研究员洪津、孙晓兵介绍了中国偏振卫星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指出中国偏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从多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偏振遥感探测能力,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和国际合作空间。

此次大会为期四天,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偏振遥感理论进展、偏振观测优化策略、偏振反演算法和偏振定标验证技术等多个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