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17 13:23:52
选择字号:
观点:性教育可以更“直白”

 

■温才妃

大学生谈恋爱要“避免同居”,同居应采取避孕和预防性病传播措施,意外怀孕应及时沟通,怀孕生产应承担养育子女的义务……这些内容明文出现在沈阳某高职院校公布的《恋爱须知》上,不少学生认为须知太露骨,写进学校手册更是让人尴尬,从而引发社会关注。

其实认真分析,学校是在用最精炼的语言,告知大学生一旦意外怀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而不是采用严令禁止的语气,把性行为批驳为羞耻行为,甚至要对涉事学生进行处分。这与十多年前的中国大学校园相比,不可不谓之“进步”。

然而,这就够了吗?当然不是。羞于谈性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中国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尽管中学有青春期生理课,但在大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性教育总是被“大学生是成年人可以对自己行为负责”等理由想当然地忽略了。而事实上,对于不少刚跨入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较低,尚无法对自身行为负责,以至于一旦意外怀孕生子便惊慌失措,出现卫生间生子、遗弃新生儿等荒唐行径。

大学生观念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然而,中国人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得开设性教育课程在高校受阻,或是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开设起来。有意思的是,一旦有高校开设性教育选修课,往往立刻被学生“抢”光。那么,高校除了要敏锐地察觉性教育需求之外,又该如何正确开课?

在与开设性教育课程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个观点——必须把性知识点拨得很透彻。换句话说,必须讲得直白。比如,怎样判断对方进行的是负责任的性行为,发生性行为如何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安全,使用安全套有哪些误区等。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性行为的原委,以及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改变,还要纠正性行为中的错误操作。当学生了解一切之后再作出的选择,才是相对理性的,如此也才能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而前提是,高校自身必须具备勇于讲解的精神,如果遮遮掩掩或是一味禁止,学生也将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沈阳这所高职院校做得远远不够,但远远不够的又岂止是个别院校,需要的是中国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补课”。

《中国科学报》 (2017-10-1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