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祖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11 9:39:32
选择字号:
丘陵山区践行“两山”思想的四个关键

 

■黄祖辉

“两山”重要思想,即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是他在浙江省主持工作期间提出的。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就需要研究和探索二者的内在逻辑、转换机制和实现路径。“两山”重要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是我国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难点所在。丘陵山区的分布与经济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是相互匹配的,既存在原始性贫困,也存在制度性贫困。但丘陵山区的贫困现象及其潜力表明,丘陵山区生态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具有减贫潜力,同时也存在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权利存在缺失、小规模生产者进入市场存在障碍、生态补偿与付费存在难点等。然而,全球新的发展趋势为丘陵山区的减贫带来了契机。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通过全球案例研究,归纳出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的六项战略,包括发展以人为本的林业;打破产权和监管限制,将公共山林归还地方管理;完善山林产品市场营销制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创新转移支付制度;将丘陵山区的发展和减贫战略相结合。其中最为重要的实践经验体现在推进丘陵山区林业分权改革、发展丘陵山区社区性林业产业和提高丘陵山区农民市场参与度。

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既要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与教训,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化“两山”重要思想的认识和践行,突出丘陵山区生态保护、资源产权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丘陵山区相关产业的科学发展和丘陵山区贫困人口的“共创、共享、共富”。具体而言:

首先,完善和强化多元化保护机制。这是对生态保护的激励,也是“绿水青山”得以持续且成为“金山银山”的基本前提。多年来,我国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但补偿水平相对于众多的被补偿对象而言仍然不很高,仍不足以对生态保护者提供足够的保护激励。

因此,必须在不断提高政府对“绿水青山”保护的补偿水平和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绿水青山”的多元化保护机制和手段,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和机制;同时,要坚持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和扶贫攻坚的有机结合,这是丘陵山区实现资源保护和贫困减缓双重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

其次,创新体制机制。丘陵山区的“绿水青山”不仅包含有形的生态资源,而且包含无形的生态服务;不仅包括产权能够清晰界定的私人品,也包括产权难以分割或清晰界定到人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由于“绿水青山”能否成为产权拥有者的“金山银山”的先决条件是“绿水青山”能够成为可交易的市场品,因此,相应的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和规制制度的构建就成为丘陵山区的“绿水青山”能否成为“金山银山”并且使“绿水青山”所在地的贫困群体受益的关键。

产权制度是关于谁拥有和如何拥有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对于“绿水青山”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利益分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确权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与丘陵山区“绿水青山”相关产权的交易制度与市场。此外,还要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绿水青山”产权保护与规制制度,确保“绿水青山”得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再次,积极发展丘陵山区“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所谓内生性产业,就是与“绿水青山”共生相融,以生态资本为本底的产业或经济活动。例如,非木质林产品、木材产业、休闲旅游、生态养生等产业。所谓外生性产业,就是以“绿水青山”为依托,并与“绿水青山”相关联的产业和配套设施。例如,相关的物业、餐饮、住宅、商业网点以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实践中,“绿水青山”内生性产业和外生性产业是相互支撑和关联的。我国不少丘陵山区,由于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原因,往往难以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收益。因此,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需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和整合配套。例如, 对于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应优先考虑发展生态旅游业、休闲养生业、山林综合体、特色丘陵山区村镇以及多种形式的“生态+”产业。同时,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投入,改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支撑丘陵山区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和融合发展。另外,如何使丘陵山区“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还需要创新“绿水青山”的经营理念和营运方式。

最后,引导丘陵山区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既要在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突出生态保护与补偿、资源产权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以及相关产业的科学发展,又要关注丘陵山区贫困人口的“共创、共享、共富”。也就是说,不仅要引导和支持丘陵山区贫困人口参与、融入“绿色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进程,而且要确保他们能够分享“金山银山”,实现共富发展。

为此,要重视丘陵山区贫困人口权利赋予和能力建设,使其能平等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中,实现初次分配脱贫和再次分配共享。首先,在土地和林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关注政策措施的益贫性和公平性;其次,在丘陵山区“绿水青山”内生性产业和外生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贫困群体的教育培训;再次,在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上要充分考虑贫困群体的利益,协调资源保护目标和贫困减缓及其他发展目标;此外,还需要重视丘陵山区合作组织的益贫性。

(作者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7-10-11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