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2 11:18:24
选择字号: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首席专家、研究员王兵:
“天保工程”使林区森林资源向恢复性增长转变

 

本世纪初,国家正式启动了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如今十余年过去,“天保工程”起到了哪些作用?有哪些不足?日前,《2015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效益监测国家报告》(下称《监测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对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进行了评价。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首席专家王兵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保工程的启动,实现了工程区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可逐步改善转变、经济社会由举步维艰向全面发展转变,“报告显示,‘天保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的效益尤为明显”。

王兵介绍,此前,国家林业局开展了“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工作,选择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开展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专家们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数据为基础,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以分层随机抽取的样本企业为基本调查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社会经济效益。

《监测报告》显示,工程实施前、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生态效益总价值分别为12282.79亿元/年、18649.24亿元/年,增加了6366.45亿元,增长了51.83%;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分别占同期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3个省(区)生态服务价值量的84.68%和28.91%。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工程实施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林下经济发展亦取得显著成效,产值占林业总产值1/4以上。

“可以说,‘天保工程’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王兵同时指出,有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与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适应,生态产品供需缺口依然很大;林区经济发展缓慢与林业职工日益强烈的就业增收需求不适应,产业转型压力依然很大等等。

“系统、全面、准确评价天保工程效益,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王兵最后表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