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9/29 13:23:32
选择字号:
宿舍太好,不像大学

 

武汉一所大学推出的“豪华寝室”本版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尤小立

前不久,武汉一所大学推出“高标准二人间”的学生宿舍,颇引来一些网友的艳羡。有学生在梦想自己学校也有此特惠,而更有家长公然违反抢购住房的基本原则,未曾排队摇号就指定孩子住此宿舍。

每年9月份是大学的开学季,全家总动员护送新生入校的不在少数,多数家长关心的还是吃、住这类生活细节,总之是不希望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家长的心情和愿望可以理解,但过分的奢望会传染给新生,人为地扩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一入校就产生内心不平衡,久而久之,影响学习、阻碍成长,最终受连累的还是家长。

大学毕竟是学校,不是旅游胜地,要知道,宿舍太好,并不像大学。

了解中国现代教育史的人都应该知道,20世纪上半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胡适就不用说了,其他像蒋梦麟、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等出任过大学校长的教育家亦是出自其门下。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把学校看成一个社会,学生在这个缩小版的社会中学习民主地生活。

民主地生活,首先就是要讲平等。而唯有平等的理念在先,才可能有交往、对话,有益的讨论和共同提高的可能。所以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平等。而这个平等不仅体现在抽象的理论上,也自然会以物化的形式体现在生活中,大学宿舍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以平等的理念衡量,大学宿舍既不应该豪华,也不应该差距太大。“不豪华”是因为以现有的财力和生活水平,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豪而华之。大学的管理不是外向于行政部门的,它秉持的是自身的基本理念,自然不应该盲目地模仿一些城市管理、旅游管理部门在城市街道边、景区内修建豪华版的“五星级公共厕所”的做法。因为宿舍并不需要专门给人展示,更不需要专门为了满足普通旅客“到此一上”的愿望。

应该说,大学宿舍只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卫生条件即可。当然,生活需要和卫生条件也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上世纪80年代,八个人一间的学生宿舍,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并没有谁不适应。从寝室到公共盥洗间的走道上,不仅风景无限,且留下了不少故事,那时候甚至很少有人外出租房。不过,30年后,再这么下去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四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空调或者暖气设备,就是基本条件或者说“标配”。但是,如果非要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为名,在四人间之上,加修家具、生活电器、厨卫设备一应俱全的“豪华标准间”,甚或独立单人间,即使全校都如此,也是不应该提倡的。

学生个人的家庭条件不同,生活上的差距是天然存在的,但进入学校后,再人为地加大这种差距,就不符合教育原则了。既然在学校是为了学会民主地生活,学会平等地相处,学会相互尊重,那么就需要在具体的软、硬件上体现这种理念和诉求。学生宿舍的建设也不能例外。

现在看,由于长期过度的行政化,大学中的等级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等级制的眼光,自然会不断地发明出来“豪华标准间”之类的物件,并且会以此为噱头,扩大知名度,以争取生源。这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教育。

经媒体炒作,清华大学一位教师被电信诈骗了一千七百多万元的事件,给公众留下了所谓大学所有教师都富甲一方的印象。好像公立大学本身就具备了造血功能,无须国家拨款亦可过上超越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大学“事业单位编制”的依据之一?

好在有良心的媒体及时指出大学教师中收入水平差距日渐增大的现实。可以说,这个现实中大学教师收入的过度悬殊,伤害的其实是大学的学术生态。人都是有弱点的,能抄近路绝不绕行,既然可以轻易赚更多的钱,何必再努力将精力投入到基础的科研和平凡不过的教学中去呢?

我们环顾周围,不要说践履了,就是提到类似历史学家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名言者,怕也是会被别人引以为不解“社会风情”的。然而,都去玩“空手道”,中华武术肯定就要失传了,大学还何谈大学?

《中国科学报》 (2016-09-29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