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林 曹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9/28 8:57:30
选择字号:
百廿年川大:飨以科技 “创”出天地

 

■本报记者 张林 通讯员 曹丹

新学期伊始,四川大学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签署协议,开启了继泸州、德阳之后第三个校地战略合作资金。而此前两项资金,已资助项目120多项,带动企业投资30多亿元,使校地、校企联姻不断溢出令人称羡的甜蜜。

面朝地方,聚焦企业,以激发创新创业的“洪荒之力”为圭臬,这是在百廿年诞辰来临之际,四川大学为自己“订制”的一份生日礼物。

有着120年历史的四川大学,曾肩负过两甲子时代激流中的一个又一个使命,矢志践行着为国为民、经世报国的初心。如今,立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头,越来越多的川大人正被吸引而来,投身于这“创”世纪的大潮中……

“三权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是近年在蓉高校院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权改革的核心在于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通道,为创新创业除绊清障。去年11月,四川大学与成都市共建三权改革示范区,并提出三权改革的16条举措。今年4月,双方进一步结成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科技改革的航船正式驶入深水区。

川大“16条”提出,科技人员可占10%~90%科技成果所有权,既要为成果人确权,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成果创业。依托优势学科,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激发了川大师生科研创新创业的动力。如今,在四川大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比例已可达70%。

谢和平院士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在全世界首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2矿化发电技术(CMC)。不输入能量,净输出电能——这看似天方夜谭的CO2减排技术,已在中国科学家手中变为现实。

该校教授李建树团队基于临床需要,研制了一系列具有防治牙齿敏感症、原位修复牙体硬组织等功能的APD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15年,项目团队成立了成都爱睿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让科研成果真正步入市场、惠及民生,而该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

这个新学年开始,四川大学还谋划在年科研总经费突破18亿元的基础上,再拿出数千万元支持原创性计划,鼓励科研人员及一线教师大胆创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可以预计,随着科技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这所百年学府的创新势头将更加迅猛,前行的步调将更为稳健。

广汇智力凝聚创新源头

在四川大学,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他们瞄准世界学术前沿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借助学科综合优势以及新一轮高端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全面开启,为其在诸多前沿重大领域迈入国际领先水平铸就了基石。

融四海之力,“纳世界之智力为我所用”,如今,这样的宏大格局正在徐徐铺就。

在“几何与拓扑中的模空间理论”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李安民院士团队;攻克岩体力学理论难题、实现岩体力学研究方法突破的谢和平院士团队;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建设的魏于全院士团队;首创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的张兴栋院士团队……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高分子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之一。这里同时汇集了一支高端顶尖创新人才队伍,产出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到实验室,逐一考察了世界首个石墨烯橡胶轮胎、首个国产血液透析器、锂电池隔膜成套新技术等成果。总理对这些突出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寄予了厚望。

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了生物、制药、化学等多学科的400多位优秀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近100种创新药物。目前,已有39个一类新药转让给国内30多家企业,合同金额超过6亿元。

百廿年来,四川大学数次分支、几经汇流,却不改“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引才汇智,奋楫前行。特别是这些年来川大为祖国西部培养的大批高水平人才,让李克强总理也不由得为之点赞。

如今,四川大学正计划实施校地协同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针对企业需求吸引聚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还计划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内培外引,开启科技“双创”新的源头活水。

协力携手共促成果转化

今年9月初,张兴栋院士团队依托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5亿元,在中国西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学材料中心。

通过与地方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融入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基础科研与教学更进一步——这正是四川大学创新科研合作模式,协同科技创新的真实写照。

而这一良性循环得以运转,得益于四川大学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政产学研合作高效模式上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其校地、校企共建合作资金等创新模式的大胆实践。

据了解,目前,四川大学已与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内外150多个地市、8000余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泸州、德阳、凉山、成都天府新区等地区共同设立了战略合作资金;并设立了一系列“双创”基金,会聚全球力量,聚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而近年来,川大人累计创办企业1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达到60余家;由川大学生近3年创办的公司就达109家,实现项目产值6.7亿元。今年5月,四川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创”基地,成为全国四所入选高校之一。

步履匆匆、间不容息。下好创新驱动发展这盘“棋”,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智力资源,需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勇立潮头的川大人,将弈出怎样的精彩?!

《中国科学报》 (2016-09-2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