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召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6/9/19 9:26:58
选择字号:
访杭师大校长:师范院校天然缺乏“双创基因”吗

马云笑称,杭州师范大学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资料图片

教育部近日公布首批50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师范大学这所马云眼里“最好的大学”,成为其中仅有的一所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天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因吗?且听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如何解答。

师范院校的困难与突破

中国教育报:在首批50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中,贵校是唯一入选的师范院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难在哪里?

杜卫: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师范大学转型发展做得较迟。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特点就是这样:中学一门课,大学一个系。并且多是基础性、长线类专业学科。长期以来,师范大学习惯性传授已有的知识,它教给学生的是可靠的知识,做实验也以验证性为主,探索性实验很少甚至没有。长期以来,地方师范大学办学主要面向教育系统,对于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敏感性较弱,导致学校学科专业应用性不强,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回应较为缓慢、迟钝。这是师范大学开展“双创”教育困难之处。

当前,在很多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可能更倾向于在财经类、管理类等各工科院校实施“双创”教育改革。另外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还有缺口,师范毕业生找工作相对不愁,当地师范大学“双创”欲望往往也不够强烈。

中国教育报:你们是如何解决上述困难的?

杜卫:2010年以来,杭师大在大学生“双创”教育方面有所收获,共培育“挑战杯”创业竞赛全国金奖5项、银奖3项,是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秘书长单位。2015年被标准排名研究院列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百强。学校还是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现在看来,杭师大一是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2008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大胆提出杭师大要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这为学校转型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指明了方向。在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创建了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等,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地方产业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杭师大自身在布局上也比较重视。2014年起,学校启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工程等一批试点学院和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15年,试点学院和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应用化学、文化创意等5个应用型专业群被列为首批浙江省应用型建设示范点。

中国教育报:师范大学的院系设置、学科布局、专业结构等如何适应“双创”教育要求?

杜卫:以2008年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立的阿里巴巴商学院为例,该学院由知名校友马云任院长。多年下来,阿里巴巴集团全程参与了商学院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训实习指导、招生就业等工作。学院与集团发布中国高校第一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出版《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零售》等7部教材。学生就业创业率连续多年100%。

我们认为师范大学要适应要求,就必须瞄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来设置学科专业。这当然会有阻力,最大困难来自传统学科专业转型。

地方师范院校如何转型

中国教育报:目前面临转型的地方院校,有不少是从师专升格而来。作为较早进行转型试点的高校,杭州师范大学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杜卫:首先要清醒认识到地方院校的使命是为地方服务。为地方服务得好,学校获得的支持就多,发展就快;反之亦然。地方院校要清楚掌握当前地方在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时对高校的迫切需求:一是希望提供相关专业人才,二是希望能协同创新,大力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在做法上要坚定地把办好学科专业瞄准到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上,培养相关人才。如学校的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等,尽管博士、教授没有传统学院多,但获得地方的各类支持、项目很多,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很多荣誉。这充分证明,适应需求是高等教育的最根本规律。

第三,要坚决打破高校内部对教师业绩的传统评价办法,要大胆引进、培养地方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教师。

中国教育报:地处杭州是贵校的优势。对地处中西部地级市的院校,他们的转型发展可以从杭师大学到什么?

杜卫:杭州师范大学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紧邻浙江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创业园、阿里巴巴集团等创新创业高新人才集聚区,受创新创业氛围熏陶较深。但中西部地方高校同样可以积累自己的地域优势,建议尽可能不要只把精力投入到争取国家基金、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上的比拼去,这样的投入可能难有持续性,还是要瞄准当地人才需求来办学。

中国教育报:杭师大的转型发展还在探索之中,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杜卫:杭师大未来要发展成为高水平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具体在人才培养上要形成三类人才:一是传统类教师教育人才。作为一所有百年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的高校,要以培养教师教育硕士博士为主,为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输送优质师资;同时为基础教育中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进行高端职后教育和培训。二是大力发展浙江省、杭州市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应用人才。这类人才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或者通过专业硕士培养后再就业。三类是培养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硕博学习的基础类优秀人才。当然,这三类人才比例分配中,第一类、第三类各20%左右,第二类最多,应占到60%。

师范特色如何传承创新

中国教育报:目前国家已经放开教师职业的入口。作为地方师范大学,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杜卫:首先要提升学生学科与知识能力水平,改变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学术上相对较弱的局面,让未来教师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其次要发挥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在未来教师的专业理想、职业技能、师德水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优势。第三要发挥地方师范大学优势,与中小学名校名师进行协同育人,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转接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另外,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课程教学论学科研究,使学校始终处于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位置。这是地方师大的传统优势特色,不能丢。

中国教育报:包括前面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等,师范大学如何坚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

杜卫:教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既要求学生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要传承千年师道,又要能够面向创新的时代。地方师范大学既要坚持自己的传统教师教育特色,又要有创新。当前,杭师大是把“双创”教育作为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施中不是额外简单地搞创业学院,而是在好几个学院、在一批专业中分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在全校推进这项工作。

中国教育报:杭师大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具体需要国家和社会对师范大学什么样的支持?

杜卫:师范大学应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的应有之义,要落实到每个专业,渗透到每门课程,而不是权宜之计、应急之举。因为一方面师范生在专业需求上要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还有大量的非师范学生,他们毕业后可能就直接参与到社会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去。

首先希望国家政府在宏观政策上有较大的变化。如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地方大学的专业设置进一步松绑。以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为例,前后制订时间较长,制订目录的专家也多来自高水平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相对不够敏感。建议教育部门对本科专业设置可提基本要求,而不用规范名称与课程,有利于地方院校根据地方需求来调整专业。其次对一所高校的设置以及培养质量的评估,要充分考虑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而不是孤立地看教授、博士,课题论文的数量。第三还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薪酬标准和建立灵活的机制,吸引优秀的、急需专业的年轻人加入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来。(本报记者 储召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