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波 刘洋 刘侠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4 12:55:43
选择字号:
理论:用创新理念推动研究所科研事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梁波 刘洋 刘侠

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书中将创新解释为“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将创新分为五种情况,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这五种情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和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而组织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将“创新”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并将其提高到各种创新形式的主导地位。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创新理论日趋发展,创新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得以显现。在当下,“创新”成为国家发展规划中屡次提到的词汇,创新发展已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时下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与创新理念有着天然联系。一方面,“两学一做”要求创新方式讲党课,方式的创新是“两学一做”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另方面,“两学一做”在总体上要求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创新”即是这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尤为重要的是,“两学一做”倡导学习系列讲话,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科技创新等主题的讲话正是将“创新”列为重要内容。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作为科研机构,用创新理念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尤为迫切,这不仅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导要求,更是研究所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研究机构的科研目标和资源是有限度的,只有将资源用在“创新”这一刀刃上,做有原创性的工作,方能不断前行、引领发展。

科学技术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与创新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特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历代领导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早在1883年,马克思就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956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78年,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014年,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总体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根据2013年科技部组织完成的《国家技术预测总体研究组调研报告》的分析,中国技术处于国际领先(领跑)的占16%、处于国际先进(并跑)的占30%、存在差距(跟跑)的占54%,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的技术差距在缩小,技术水平总体上相当于美国技术水平的68.4%,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为9.5年。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科技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拼搏,持续追赶并超越。科技上的赶超不能依靠埋头蛮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时代的呼声。在今天,新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到来。如果说,当十几年前有人提出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即将到来还只是一种谨慎乐观的预测的话,那么新春伊始,以测定引力波为代表的划时代发现,标志着新的科学革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而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为代表的所谓颠覆性技术,更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颠覆性技术”,首先将颠覆的是我们的观念——“跟着走”将是穷途末路,不创新、毋宁死!“颠覆”就是“革命”,“革命”是爆发式、根本性的原始创新。一场波澜壮阔的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这应该成为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识。

体制变革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前,研究所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以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为特征的科技需求的增大,与研究所科研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政府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下,科研机构成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庞大需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研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因此,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改革解决创新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研究所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和着力点仍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因而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求在体系设置与内在工作方法上全面革新,在机构、人事、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根本性的变革和突破。

2014年伊始,《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要进行“四类机构”的改革。沈阳自动化所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契机,谋求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沈阳自动化所积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区域经济发展,借助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东风,以创新研究院建设为抓手,促进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沈阳自动化所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推动以国内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沈阳自动化所持股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支撑辽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提高辽宁核心企业在关键领域中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沈阳自动化所从领导班子到广大科研骨干,在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引下,众志成城,奋发进取,在由研究所到创新研究院的巨大变革中,努力清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理念的新鲜血液流淌于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之中,开辟以创新为引领的前行之路。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