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娇 来源:澎湃 发布时间:2016/8/30 13:58:58
选择字号:
王陇德院士谈预防慢性病:管住嘴,迈开腿

 

 
图为王陇德院士在讲座上。慢性病在中国造成的死亡已经占总死亡的85%以上,发展趋势严峻。“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未来20年里,中国慢性病还会增长2-3倍,并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8月22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办的“行为评估与健康干预”科普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中科院院士王陇德在论坛上发出警示。
 
“慢性病中最主要的重大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50%。这些数据上升非常之快,可以说中国慢性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同时慢性病不仅造成我们身体上的损害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2014年仅仅因为心肌梗死、脑出血带来的住院费用达到700多亿。”
 
根据王陇德院士和他的团队所作的慢性病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最近四年,在二百多万调查数据中,中国中风患者数量接近劳动力人群的50%,初发平均年龄是59岁。“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中风的高危人群中,中年人占了60%,所以我们国家的中风发病率肯定还会上升。”王陇德院士说,干预和筛查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刻不容缓,该建议已被上报至中央。
 
慢性病发病率为何发展如此之快?王陇德院士表示,这是因为多年来民众没有得到广泛的慢性病知识普及。
 
“膳食摄入是最主要的原因,民众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饮食结构。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肉类摄入过多,谷类食物摄入快速下降,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也在下降。中国人不习惯吃水果,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发病明显降低,但是现在我们人均吃不到一两。此外很大一部分人热能摄入过剩,造成了肥胖。体能消耗太少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年人是体育锻炼最少的人群,也是(得病)风险最高的人群。再有中国是吸烟大国,中国有3亿吸烟者,7亿多被动吸烟者。”
 
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全球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遗传为15%。“调整生活方式是可以预防大部分的重大慢性疾病,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在中国6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管住嘴,迈开腿
 
那么要怎样把握自己的日常摄入?王院士说,“可以用十个网球作为参照物,将人体所需食物分为四大类,人体大约需要一个网球的肉,两个网球的主食,三个网球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的蔬菜。主食是一定要吃的,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主食也一定要吃的,而蔬菜可以使劲吃。此外每天一个鸡蛋是必须的,要连黄全吃了,这不会影响血脂水平。蛋黄非常营养,对心脏系统维护非常重要。每天一斤牛奶也是必须的,我们中国人膳食里面钙的含量很少,所以很多老年人有骨质疏松。另外酸奶有补充益生菌的作用,帮助消化及吸收,吃完饭再喝对身体有好处。一小把坚果,核桃、杏仁、花生、榛子,榛子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另外扑克牌大小的豆腐,也促进健康。”
 
管住嘴之后,该怎样迈开腿呢?“锻炼有三个要素,频度、时间、强度,频度每周至少三次。有的人平时没有时间,周末连续锻炼几个小时,突然大体能的消耗对身体非常不好。锻炼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效果。另外是强度的问题,一定要使心率上去。心率对于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运动、锻炼会使人心率加快,每分钟心跳60次和每分钟跳80次的人比较,一天下来,心跳60次的人,会少跳24000多次,一个月下来少47万次,一年下来少880万次。所以运动要使心脏得到锻炼。此外,力量型锻炼可以延缓我们肌肉的萎缩。人衰老的一大特征就是肌肉流失,老人颤颤巍巍就是缘于此。如果不锻炼肌肉,从三十岁开始肌肉数量就逐渐减少,到75岁时只剩下50%。肌肉流失会引发很多像糖尿病之类的问题。因此美国心脏学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出, 65岁以上的老人每周也应该锻炼2-3次,其中要包括8-10种力量型锻炼,做力量锻炼可以延缓肌肉萎缩速度。”
 
来自中华医学会行为学分会的杨志寅教授在讲座上表示,“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能减少70%的人过早死亡,而高超的医术只能减少10%的人过早死亡。”而调整膳食结构、锻炼最重要的是坚持,“用三个星期调整习惯,三个月稳定习惯,半年牢固习惯。”
 
医学科普让我们了解到了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措施,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教授补充,“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医学科普的第一层,是最基本的层次。我们还要知道怎么‘看病’,要了解今天医疗的制度、法规、政策、指导,比如一些叫救护车的窍门;另外一层是我们要懂得如何‘看待病’,明白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学是科学不是神学,医生是人不是神。”
 
 
了解损害健康行为的心理动因
 
行为医学是行为科学的在医学上的应用。行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心理学为例,它是从属于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归于自然的属性,但是,心理学又研究人们的意识活动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应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所以现在的医学既分化又综合,分化是指专业学科的进一步深化,综合是指需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素质,将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提升为“整体医学模式”。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季建林教授表示,“广义的行为医学,包含了所有生命体的有机的活动,所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情绪、思维、认知都在行为医学所研究的行列,而人的情绪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的。”
 
“情绪与健康最极端的关联就是抑郁症。中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06%,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口,保守估计有六千万,但是治疗率不到10%,90%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近半数的自杀者与抑郁症情绪低落有关。抑郁症也是许多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通过随访治疗发现,很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复发及死亡,以及16%的肿瘤患者,都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症。就算痊愈,抑郁症也会影响愈后患者的复病和生命质量。”
 
“此外,与情绪相关的还有睡眠、酗烟酗酒以及肥胖。睡眠对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睡眠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作息时间紊乱的话,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由于不擅控制自我情绪,对酒和烟草产生依赖,或者以节食或者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对健康都是极为有害的。”
 
 
如何让健康有所依靠?
 
我国研究表明,“1元钱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8.59元的医疗费用”。健康一方面依靠于预防,除了个人生活方式及心态的改变外,还包括群体性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对一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健康干预,其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自身可能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等行为习惯,或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不良的健康状态。
 
能够防范于未然固然是好,但对于已经患病的病人来说,又该怎样对他们进行群体管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说:“对已经患病,特别是慢性病的病人来说,健康管理一方面包括疾病管理,这方面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另一方面是行为的干预,有的医生或患者家属,会批评指责患者,比如你得了这样的病是由于你吸烟等等,这样‘谴责受害者’的方式非常不好,身处在大社会里,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的行为,个人因素、人际因素,但更多是组织社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生态学因素。个体的行为问题,单单依靠个体自身,或者简单对个体的行为干预,其实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的干预。”
 
“第一是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认识有所提高,比如通过‘五步激励法’,通过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得到行动反馈。通过这样的五步,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促使一个人改变。 第二,同伴互助也很重要。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单靠他本人是很困难实现的,所以他们需要同伴,可以是家庭的成员、周围的朋友、兴趣组的人员。这些人创造支持性环境,从正面鼓励他,给予他们正能量,让他们提高自信心,有信心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战胜他们的疾病。”
 
“当然环境支持不单指人的支持,还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又来自于政策。应当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供给的环境。”
 
王陇德院士表示,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说,防控政策应当进入所有部门,比如幼儿园,因为个体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必须从小教起;第二,关口迁移、重心下沉,疾病防控应该从以农村为重点调整为以基层为重点,因为城镇化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以基层为重点覆盖面会更加广阔;此外,学科合作、规范防治、高危筛查都很重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