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亦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18 12:33:26
选择字号:
存天理 节人欲
从生态文明视角对一个古典命题的修正

 

■姜亦华

自宋代“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人理解各异,争论颇多。本文试图概述其来龙去脉, 结合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给出新说, 改动一字, 立题为“存天理,节人欲”。

“天理”“人欲”之说, 最初见于儒经《礼记》,反对“灭天理而穷人欲”。这是一个反反得正的正命题,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将这个正命题改成逆命题,首次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主张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以达到圣人的境界。程氏兄弟将天理与人欲完全对立起来, 只准取其前,务必舍其后,难以为常人接受。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深知绝对的“灭人欲”是办不到的,便沿用二程的命题, 对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作了调整,他认为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应该保存,过分的、罪恶的人欲才是必须消灭的。

应该说朱熹之说比二程之说较为理性。但他对人欲仍然袭用了一个“灭”字, 在后世就引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坚决的彻底的“灭人欲”,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种则对“灭人欲”提出抗议,认为人欲不可能消减,只能尽一切可能加以满足,于是出现纵欲。

这两种取向,前一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的假道学、伪君子;后者则鼓动了一茬又一茬纵欲狂。前一种走得越远, 后一种就反弹得越高。两种人一暗一明,表象不同而实质一样。三年前报载全国每年餐桌上倒掉的食物足够2亿人的口粮,每年喝掉的白酒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而暴饮暴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肉垃圾对环境的破坏,还另有账算。

与物欲紧连的是权欲。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只关心产值税收,无视生态环境,导致污水遍地、雾霾弥天。那时留下的生态伤口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都是修复的难题。

历来的学人对“天理”的诠释有多种,大体说来, 天理是对自然规律、社会人伦及公序良俗的概括,是“天人合一”之理,敬天爱人、悲天悯人之理。在老百姓中,“天理良心”通常连在一起说。说起这四字, 男女老少,海内海外,无不正色、肃然。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不断绝,“天理良心”起了传承接续的作用。

“天理良心”具有模糊性,不像许多道德范畴和法律范畴那样明白、精确。然而唯其具有模糊性,也就具有对其他多个意识形态范畴的渗透性、黏合性。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其中,天“理良心”就是通俗易懂、家喻户晓,大多数人都愿意躬行践履的立足点,或者说是其立足点之一。国法、党纪是高层次的规范,明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如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敬畏天理,用“天理良心”来节制过分的、伤天害理的人欲, 知进知退、知行知止,是一条起码的、切实可行的路。

民众心里有杆秤,手里有把尺。从政者先做一个尊崇天良的人,在此基础上做一个遵守国法的好公民、好干部,做一个遵守党纪的好党员,应该是一个常态的、循序渐进的、逐级而上的过程。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视角来看,两千多年前《礼记》旗帜鲜明地反对“灭天理而穷人欲”,今天依然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6-07-18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