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31 8:27:27
选择字号:
人民大会堂蹲守记

 

■本报记者 倪思洁

5月30日,周一。这是个大日子。细心的读者从《中国科学报》科技盛会特刊的大手笔,就能看得出来。

早晨6点,闹钟果然没有爽约。吃过早饭之后,我开始收拾“行头”,准备开始一天的“战斗”。因为提前知道四会联开安保严格,我在一番挣扎之后还是取出了包里的电脑和相机。

采访证、入场券、记者证、身份证、采访本、笔。一一确认,齐活,出发,赶赴人民大会堂。工作模式正式开启。

像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一样,记者到达天安门西地铁站。C出口处,摆了一块“今日戒严,请走B口”的大牌子。因为有采访证在身,我便如有护身符一般“长驱直出”。一路顺畅,一条大道通会堂。

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名单上没有你们的名字,只有采访证和入场券不能进入,我们需要核对名单。”大会堂门口的工作人员一脸正气,几位一同到达大会堂门口却被拦在门外的记者则一脸茫然。

但凡高规格之会议,安保工作必然是极其严格的。因此,虽是无奈,却也理解,记者便做好了在场外等待的准备。此时,离会议开始还有近20分钟。

正等待之际,远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行色匆匆地走来,微笑着与记者打了个招呼后,过了大会堂的第一道安检。没成想,不到5分钟,他手握着手机又走了出来:“手机不能带进去,该往哪里寄存呢?”

帮曹雪涛院士解决了手机存放的问题之后,我暗自思忖,今天值守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的工作人员,虽然见过不少大场面,对于他们来说,今天恐怕也不能不说是个“大日子”。

“今年安保措施确实做得挺严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沟通。”蹲守在大会堂门口时,一位安保负责人与我闲聊起来。因为参会人数多,且参会人员都是科技领域的精英,安保部门对每一辆大巴车停在哪里,哪个单位的人员何时到达、何时入场等各种细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道安检都必须严格把关,以防出现漏洞,危害国家安全。

以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代表大会从来没有同期召开过,此次群贤毕至、大咖云集可谓史无前例。对于科技界的大会来说,这样层层戒严的安保规格,恐怕也是史无前例了。此刻,蹲守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的我真心期待着,此次科技盛会能够开出充足的“干货”,将科技体制改革的利刃再磨亮些,让科技创新的氛围更浓厚些。

《中国科学报》 (2016-05-31 第4版 科技盛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