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4/7 8:56:22
选择字号:
“50个体系”成功化解“两张皮”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8年探索小记

 

■本报记者 王卉

问题导向、产业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等如今已成科技界关注的改革方向。但对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来说,这早已成为他们的实践。

8年前,农业部、财政部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先后启动建设了水稻、小麦、玉米、奶牛、生猪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日前,在进入“十三五”之际,“50个体系”对8年的探索进行了阶段总结。8年来,“50个体系”就是借助它们特殊的机制,来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中国种业有了自信

“老说中国种业被美国人吃掉了,有这个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不用担心。”日前,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交流会上,玉米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如是表示。

数据显示,现有玉米品种,机械化收获以后的损失率是13%~17%,这种条件下谈增产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机械化发展得很快,政府领导也很着急:中国怎么找不到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

但在过去的科研体制下,这种改变难度相当大,不会有科研人员去做。“因为过不了立项关、执行关,也过不了考核验收关。”张世煌说,而产业技术体系没有这些压力,项目来源不是领导下指示,也不是专家拍脑袋,是从实践中调查出来的。国务院要求农业部必须在2017年审定出一批适应机械化耕作的玉米品种来,“幸亏我们做了8年多的积累,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一任务”。

在体系成立之前,蛋鸡品种百分之八九十依赖国外。蛋鸡体系北京试验站站长孙皓透露,经过8年体系运作,如今国产蛋鸡品种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大宗蔬菜体系涵盖了国内蔬菜几大类品种,结束了国外品种垄断我国蔬菜品种市场的局面,培育了一大批自主品种,集中力量解决了不同区域蔬菜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控等难题。

在西田瓜领域,如今国内品种超过95%,西田瓜体系首席许勇表示,产业技术体系既坚持了公益性研究,又能够支撑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布局,支持着我们民族种业的发展。

实实在在起作用

体系的稳定支持促进了队伍稳定,很多小作物体系或者个别大作物的部分研究单位,以前科研经费不足,队伍面临解散的危险。进入体系之后,有了稳定支持,既能保住队伍,产业发展也得以壮大。

食用菌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介绍,产业技术体系的运行带来三个层面的全国性合作:体系内部链条上的合作;体系之间的大合作;同时还有与一些省市区地方创新团队的合作,大家信息、成果互通,不会低水平重复。

“这样在全国形成科技联系、技术推广的一盘棋,没有产业技术体系,是根本做不到的。”张金霞说,“我们形成上下左右,类似全科医生的全科技术团队,一竿子插到底,一下就能到产业第一线,是实实在在地起作用。”

“体系专家帮助我们减少了损失。”水禽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胡胜强表示,他同时任北京金星鸭业副总。近几年国际上发生鸭黄病毒、禽流感疫情时,该企业几乎没受影响,“体系专家会及时通报什么病在流行,该采取什么措施”。

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体系下设综合试验站,知道牧场出现哪些问题,亟须解决哪些问题,成果出来,就能马上在牧场推广示范。除了成果转化,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大量应急性任务。疫病发生,很多政府部门不找地方,而直接找体系,“能非常快、非常准确地找到具体问题和应对措施”。

而蚕桑、食用豆、大麦青稞、谷子糜子、燕麦荞麦等小产品加入体系后,从没有支持到出口创汇,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

科研方式这样改变

“科技人员的尊严和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过去是个人和单位层面的激烈竞争,如今变成了深入合作。大家相互学习、补充完善、能够全方位地得到提升。”葡萄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深有感触。

机制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做科研的很多思路,体系的科研组织方式,使大家的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更深入。

“过去是啥都做,但聚焦得不深入,哪儿有钱在哪儿做,没钱了,做得再好也得停下。”段长青说,“体系帮我们实现了专家想做的、能做的和产业要我们做的三统一。”

“体系让我成为真正的专家,而不再是万金油。”奶牛体系经济岗位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玉满说。在兔体系首席科学家秦应和看来,体系改变了专家对地方政府作咨询的方式,使大家“作咨询有了底气,出主意有了自信”。

“体系搭建了一个企业与科学家之间的平台。”北京峪口禽业总经理孙皓说,加入体系后,公司与体系专家联合成立了蛋鸡研究院,建立全员创新机制,仅“十二五”期间就有630多项成果;公司与体系专家联合成立了健康养殖学院,开展对内、对外的各种技术培训。

“通过参与体系工作,使我们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生产需求结合得更强了,品种推广速度加快了,单位重视程度加强了,成果转化速度更快了。”大宗蔬菜体系大白菜育种岗位科学家张凤兰深有体会。

多位专家都认为体系在国内引领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大豆首席韩天富表示:“很多其他产业、一些省市也借鉴我们产业技术体系的做法,另外在世界上,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和技术转化树立了新的样板。”

巴西的农业科研力量很强,依然认同这种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集中在一起的模式,美国一些专家也羡慕体系这种经费有保障相互合作的模式,不仅对农业科研,甚至对整个科技事业都有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6-04-0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